散文!我与竹的情怀(散文)

文/吴华
记忆中,老家屋后的山坡上,有一片竹林。一年四季,青翠葱茏,苍郁浓密。小时候的伙伴们都喜欢到竹林中去玩耍:摇竹子、捉笋虫、拣脚笋、掏鸟窝、躲猫猫、唱儿歌、背古诗……儿时的印迹和那天真烂漫的美好时光,如同一笔财富深藏于心中,让我时刻眷恋着。
后来,远离故乡时日越久,我对那片竹林的眷恋之情就越浓;因而,我时时在寻找机会,再去见见那片竹林,以了却心中那份渴望。
散文!我与竹的情怀(散文)
文章插图

今年春末夏初,一次偶然机会,回乡的愿望终于成行。
【 散文!我与竹的情怀(散文)】在老屋后面,沿着一段崎岖的小路漫步而上,爬一段缓坡,哼一路小曲。步步爬高,视野也渐渐开阔,只见层峦叠嶂的土丘像“怪兽”涌入视线:像骏马奔腾,似骆驼卧立,若大象漫步,如乌龟爬行……生我养我的家乡,多么熟悉的地方。
在那些“怪兽”之间,有一幢幢农家小洋楼点缀,给原始古朴的乡村大地增添了浓浓的现代气息。我继续攀行,越爬越兴奋,要见竹林的心情也更加迫切,步伐也不断地加快。
散文!我与竹的情怀(散文)
文章插图

“啊,竹!”我不由得惊叫起来。是的,还是儿时熟悉的那片竹林!“竹子摇,你莫长,让我长,我长大了一样高。”童年的歌谣几乎是脱口而出。儿时在竹林中挑选最大的竹子,一边摇一边唱的场景也一一呈现。那份想快快长大长高的心愿和期待,催使孩子们争着摇竹,甚至要比出哪个孩子摇得更起劲、哪个孩子唱得更虔诚,哪个孩子就会长得更快更高。
我张开双臂,向一根稍大的竹拥抱过去,如同与久别重逢的恋人相拥在一起,久久不能分开。此时,竹林像一股绿色的泉水在心底流淌,竹林里啪啪啪地爬节声也在我的耳中响起。我沉醉其中,完全忘了自我。一阵清脆的鸟叫声,才把我惊醒。
如果说,儿时的歌谣让我对竹有一些崇拜,那算是一种初浅的认知,蕴藏着一份朴素的愿望;而我真正地爱上竹,还是缘于读书之后,对竹的了解。竹不仅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还有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宋朝大文豪苏东坡“宁可食不肉,不可居无竹。”为什么对竹如此迷恋?因为竹是气节的象征,竹被称为君子,不肯折腰,宁可吃的饭里面没有肉,也不能在生活中缺少了应有的气节。人争一口气,活着应该有骨气。所以“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苏东坡爱竹的境界,后人无法超越;但,这种思想与竹的情怀,从此在我心中扎下了根。
散文!我与竹的情怀(散文)
文章插图

清朝才子郑燮在《竹石》中写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凭什么能写出如此美的诗句,不仅是缘于他对竹的喜爱,洞悉竹的一切品性,更缘于他在官场时,为官清廉,善待百姓。一位深爱百姓的官员,自然也受到百姓爱戴;不然,怎么会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豪迈情怀。
或许是受郑燮高尚人品的影响,或许是自己遭遇过世态炎凉的经历与郑燮的感情产生共鸣,从中学时代开始,《竹石》《墨竹图题诗》就一直镌刻于我心中,时时浸染着我,鞭策着我。
散文!我与竹的情怀(散文)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