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湾区文化“破圈”之路 她让90后、00后也爱上粤剧

传统|湾区文化“破圈”之路 她让90后、00后也爱上粤剧
文章图片

湾区青年领导力之星
曾小敏 广东粤剧院院长、粤剧表演艺术家
湾区文化创新出圈 , 让Z世代粉上粤剧 。
云手梆黄 , 演绎人间一场恋 。 特效银幕 , 再现西湖几度春 。 师取西洋 , 意写水墨 , 粤剧换了新颜;情等千年 , 艺传百世 , 一片冰心不变 。 湾区青年她打动 , 敢创新文艺永远年轻 。
花费三年时间打磨 , 今年5月 , 《白蛇传·情》正式在全国公映 。 虽然是相对小众的粤剧电影 , 但凭借着独树一帜的水墨画风、现代色彩的剧情内容 , 《白蛇传·情》带领湾区文化创新出圈 , 获得观众“自来水”好评 。 广东粤剧院院长、粤剧表演艺术家曾小敏饰演的白素贞更是以“情”引发观众共鸣 , 让不少90后、00后爱上粤剧 。
在新编粤剧的基础上 , 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更是赋予传统文化新的传播形式 , 大胆尝试用商业电影的模式来推广中国戏曲电影 。 “这并非易事 。 ”曾小敏表示 , 在影片审核和点映时 , 她重复看了十几遍 , 每看一次都会流泪 。 为戏中的爱情 , 也为这部电影“出炉”的不易 。 “不过尽管艰难 , 我们还是要坚持一步一步往前走” 。
她让粤剧重现春晚
曾小敏出生于被称为“中国粤剧之乡”的佛山 , 很早便与粤剧结缘 。 “初次在佛山看到广东粤剧院的演出 , 舞台上演员光彩绚丽的形象和凤冠霞帔的造型就让我感到震撼和仰慕 。 ”外公从香港带回来的黑胶唱片 , 也让她对粤剧更加痴迷 。
出于对粤剧的热爱 , 曾小敏放弃了保送重点中学的机会 , 进入粤剧学校学习 。 年轻的她很快便展现出与同龄人不一样的领导力与创新力 。
2005年 , 广东粤剧院成立青年团 , 时年26岁的曾小敏当选副团长 。 那时 , 不少粤剧观众只认知名的文武生花旦 , 青年团队的大众认可度不高 。 曾小敏用最笨的方法带剧团巡演找出路 。 从镇到村再到城市 , 用勤奋、用心的演出慢慢打动观众 。
随着团队逐渐为观众所知 , 曾小敏开始思考如何带领粤剧“破圈” 。 在2014年个人专场中 , 曾小敏将粤剧传统剧目《白蛇传》重新创作 , 行当更是跨越了花旦、武旦和青衣 。 今年央视春晚 , 曾小敏携代表作《白蛇传·情》片段代表粤剧登台表演 , 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粤剧的独特魅力 。 这只是她诸多创新尝试的一个案例 。
找和时代产生共鸣的话题
《白蛇传·情》是戏曲表演的一个成功创新 , 这并非个案 。 其实 , 粤剧在发展路上一直都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剧种 。 “要承传前辈的艺术 , 我们也应该有我们这一代的创新 , 有我们这一代的表达和演绎 。 ”曾小敏认为 , 艺术积累到一定阶段 , 最好的发展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创新 。 要在剧本内容上下功夫 , 找到能和时代产生共鸣的话题和链接点;也要在形式上进行创新 , 使得内容更轻盈自然地流露 。 与此同时 , 更要把握好节奏 , 触及观众的心灵 。
出于对传统粤剧的情愫 , 又因为作为传统经典神话四大传说之一的《白蛇传》创新空间和想象力很大 , 曾小敏最终决定将《白蛇传·情》搬上大荧幕 , 不负众望获得诸多90后、00后好评 。 6分钟的“水漫金山”片段 , 将原本戏曲里的写意画面转为山呼海啸的宏大场景 。 为了将宋代绘画的质感融入电影 , 影片美术组画了600多幅分镜图 , 突出宋代绘画简约、含蓄、气韵、留白的艺术特色 。 “我们用西方特效技术呈现中国东方美学 , 这既是结合 , 也是共鸣、共情 。 ”曾小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