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江|文化名人邯郸笔记丨赵云江:邯郸道上 千年一梦( 二 )


我记得最早看过“黄粱美梦”的故事 , 还是来自一册连环画画本 。 那时我识字不多 , 只能跟着一幅一幅的图画翻阅到了这个“美梦”的深处——画册不厚 , 故事也很简单 , “美梦”只给我留下了痴心妄想与梦幻破灭的意思 , 有些反讽 , 更多的却是贬义 。 再后来有机会读到《枕中记》 , 甚至还在图书馆中读到马致远由此改编而成的元杂剧《邯郸道醒悟黄粱梦》和汤显祖据此创作出的戏剧《邯郸(梦)记》 , 才渐渐读出原著中的那些“意主箴规 , 足为世戒”的深意 。
在《枕中记》中 , 吕翁还只是一个得了“神仙术”的道士 , 他见到穷困潦倒的卢生走得困乏了 , 遂递给卢生一个青瓷枕 , 于是成就了卢生的一场春秋大梦 。 卢生本是衣装敝亵 , 但却自命不凡 , 遂将一肚子的“登龙之志”说与吕翁 , 谈话间不免长叹:“士之生世 , 当建功树名 , 出将入相 , 列鼎而食 , 选声而听 , 使族益昌而家益肥 。 ”并且满脑子想的是升官发财 , 却在人前乐于装酷 , 乃至自我吹嘘:“——吾尝志于学 , 富于游艺 , 自惟当年青紫可拾 。 今已适壮 , 犹勤畎亩 , 非困而何?”吕翁见状“乃探囊中枕以授之” , 并且以大师的口吻诱导卢生:“子枕吾枕 , 当令子荣适如志 。 ”
——吕翁的“青瓷枕”应该也是个奇物 。 他一定预先知道里面有卢生需要的东西 , 应该也主导着卢生的荣辱兴衰和最终的“警醒”与“顿悟” 。 所以 , 他在枕头上“窍其两端”以待之……这说明什么呢?难道这是人生路上早就被人设计好的一个“局”?
卢生才俛首就枕 , 就发现了青瓷枕两旁的孔窍 , “乃举身而入” 。 很快他就迎娶娇妻 , 随后登科及第 , 继而进入朝堂 , 再后来建功立业 , 封妻荫子 , “过蒙殊奖 , 特轶鸿私 , 出拥节旌 , 如升台辅 , 周旋内外 , 锦历岁时” , 各种荣华富贵盛极一时 。
读《枕中记》 , 每读至此 , 我都不禁掩卷而思 , 甚至免不了“哼哼”苦笑 。 我想到人性的各种不堪 , 以及那些混迹于官场让万民痛恨的“苍蝇”和“老虎” , 他们的“初衷”或如卢生所言“族益昌而家益肥”——千古以来 , 那些人为了一己私利不惜“飞蛾扑火”乃至死生两忘 , 这或许是他们的源动力啊!
沈既济笔下的卢生并不止于“荣适如志”而乐不思蜀 。 在他梦醒之后 , 首先感谢吕翁:世间的成与败 , 得与失 , 死和生 , 其中的道理(经过您的演示 , 现在)我全知道了!所以 , 卢生诚恳向吕翁鞠躬施礼:“此先生所以窒吾欲也 。 敢不受教!”这是一场过山车一样的“春秋大梦” ,对比之下 , 权衡利弊 , 卢生发现自己还是愿意农耕田亩 。 他又嗅到了灶台上已经香气四溢的小米饭的味道 。
吕翁见状 , 借机再补一刀:“人生之适 , 亦如是矣 。 ”此时此景 , 卢生已经无话可说 , 再拜之后 , 他迅速隐匿到了汪洋大海般的人民群众之中去了 。
古祠向内 , 过丹门 , 再穿过莲池中间的八卦亭 , 然后入午门 , 进暖阁 , 就看见吕洞宾的塑像了 。 有关吕翁(在此处 , 吕翁已经化为神仙吕洞宾)超度卢生的场景都在四壁的壁画上栩栩如生 。 门外设有熏香大炉 , 这是香客们最集中的地方 , 稍一驻足 , 便被流动的烟气缠绕 , 给人以腾云驾雾逃离了凡俗的感觉 。 只是不知眼前这些香客们 , 他们如此虔诚膜拜 , 是垂涎吕翁的“囊中之枕”?还是羡慕卢生“警醒”“顿悟”之前的梦呢?
绕暖阁出后门 , 就是卢生殿了 。 青石雕成的卢生睡像 , 头西脚东 , 两腿微曲 , 侧身而卧 。 卢生睡相安详 , 他在这里躺了一千多年了 , 好长的一场大梦!有人说 , 抚摸一下卢生的头颅就能扫描到那一场“千古奇梦” , 也有人说 , 摸一摸卢生的双脚 , 就能寻着卢生的踪迹去享受他曾经得到过的荣华富贵 。 是耶?非耶?卢生从不作答 , 他仍在深度睡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