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商邢都、燕下都、战国中山国、邯郸赵王城……诸多古城曾在这片土地上诉说繁华。

河北大平原,是河北乃至中国历史上文明最繁盛、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商邢都、燕下都、战国中山国、邯郸赵王城……诸多古城曾在这片土地上诉说繁华。
汉墓、瓷窑、古桥、古塔……无数文化遗产在这片土地上存留至今。
我们生活的城镇乡土,曾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我们司空见惯的这片平坦大地,如何孕育出这样的繁盛和神奇?我们早已熟知的风物背后,蕴含着哪些奇特的大自然密码?我们的先人又用怎样的辛勤和智慧,创造了影响至今的璀璨文明?
●河北名窑:半部中国陶瓷史
中国陶瓷#商邢都、燕下都、战国中山国、邯郸赵王城……诸多古城曾在这片土地上诉说繁华。
文章插图

曲阳定窑遗址。 定窑遗址博物馆供图
2016年5月初,河北磁县冶子村。
村边一处4米见方、2米多深的土坑里,几位考古工作者正小心翼翼地清理土层。
这里,是河北三大名窑之一的磁州窑冶子村窑址发掘现场。
在土坑最下层的地层里,几片刚刚出土的瓷器残片,引起了队员们的注意:这些似乎并不起眼的青瓷残片上,有几点酱褐色的点缀。
与造型精美、装饰华丽的古代官窑瓷器相比,这几枚瓷片显得质朴粗陋,简单的装饰技法貌似十分平常。
但正是这些瓷片,将磁州窑观台窑烧造区域的烧造年代由以前认知的五代末、北宋初提前到了唐代。而这些貌不惊人的酱褐色点染,足以改写河北古代陶瓷史。
从陶到瓷的飞跃
中国陶瓷#商邢都、燕下都、战国中山国、邯郸赵王城……诸多古城曾在这片土地上诉说繁华。
文章插图

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缠枝牡丹纹花口瓶。
磁县冶子村向北30公里,在太行山东麓向河北大平原过渡的同一片平缓台地上,有一个在中国考古界赫赫有名的地方——邯郸武安市磁山镇磁山村。
磁山村村东,有华北地区新石器早期重要文化遗址——磁山文化遗址。磁山文化出土时,曾经创造了11项当时的“世界之最”。这里的考古发现表明,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种植谷物、饲养家禽,制作生产、生活用具,进入了最早的文明。
2019年4月5日,磁山文化遗址西北不远处,磁山文化博物馆。
几只质地粗糙、表面已经有些剥落的陶器,被整齐地陈列在博物馆内的显眼位置。这些看来其貌不扬、甚至有些简陋的陶器,是我国现代考古中最早发现的素面夹砂陶。
素面夹砂陶的出土,证明磁山地区是我国迄今已知最早烧制陶器的地区之一——比以人面鱼纹彩陶而闻名的半坡文化,还要早上千年。
以武安磁山为起点,循着河北陶瓷发展的历程,在地图上画一条线,就不难发现,河北陶瓷的主要脉络,始终没有离开过太行山山前平原。
从色彩,到质感,到装饰技法,这片山前平原赋予中国瓷器独特的血脉和底蕴,堪称浓缩了元青花出现以前的“半部中国陶瓷发展史”。
磁山文化博物馆向北200多公里,石家庄,河北省博物院。
【 中国陶瓷#商邢都、燕下都、战国中山国、邯郸赵王城……诸多古城曾在这片土地上诉说繁华。】一只其貌不扬的青绿色瓷尊,静静地躺在“河北商代文明”展厅的角落里。它的测定年代比目前国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古瓷窑址——福建泉州苦寨坑原始瓷窑址的年代,只晚了300年左右。
从陶到瓷,仅一字之差,背后却是古代陶瓷烧制工艺划时代的飞跃。除了烧制温度不同之外,陶器和瓷器的烧制原料也大有不同:烧制陶器的原料是遍地可见的普通粘土,而瓷器的烧制却需要一种特殊原料——瓷土。
瓷土,是由云母和长石变质,并导致其中的钠、钾、钙、铁等金属元素不断流失而生成的一种自然资源,这种早期通常发现于山脉与山前平原衔接部的特殊瓷土,是大自然的独特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