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者|活出诗意是对生命的最高礼赞( 二 )


阅读 , 是一个永远说不尽的话题 。 有限的时间 , 应该读什么书?怎样读书?书读进去以后 , 能不能打通?这也是很多教师在阅读中遇到的困惑 。 王崧舟老师以切身经历总结出了一条宝贵的经验:能不能跟自己的生命联结 , 跟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结 , 这是关键 。 联结越多越丰富 , 就记得越牢 。 他还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就像我们身体上已经有各种各样的插座 , 一本书来了 , 这里可以插通 , 那里可以插通 , 这个联结就强了 。
教师读书 , 除了丰厚积淀提升自我之外 , 对于教学又有何影响?在《为何阅读》一章里 , 谈到阅读之于“丰富语言”的作用时 , 陶继新老师指出:教师之教 , 很多时候是以语言为载体的 , 其语感的优劣 , 会让教师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师者形象 , 也“于无声处”影响着学生的生命扬升 。 所以教师读书 , 不但关乎到自己的生命成长 , 也重塑着学生的语言系统 。
这是一场智慧与智慧相互启迪的对话 。 在这场对话中 , 两位学者谈语文 , 但不限于语文学科本身 , 而是着眼于整个的教育生态;谈读书与写作 , 但不囿于经验或是技术层面 , 而是力求关照教师整个的生命与行走状态 。 于是 , 透过这样的对话 , 给予读者更多的是一种“跳脱”的眼光和超越性的思考 。 这当然需要对话者必须具有“一览众山小”的眼界和“会当凌绝顶”的格局 , 更需要对教育有清醒而通透的认识和理解 。 这其中 , 还有他们对万物的同情和怜悯 , 对整个世界对“天地人”充盈着的一种爱 , 一种深沉的潜入血脉的感恩和热爱 。 所有这些 , 都构成了其对话和思维的原点 。 所以 , 你会感到 , 这不只是两个人的交谈 , 而是一种开启 , 为让读者开启一场教育真谛的探讨与教育理想的追寻之旅 , 一步一步 , 去“见教育 , 见生命 , 见自我” 。
“写作肯定不是为了重现记忆中的往事 , 而是为了发现生命根本的处境 , 发现生命的种种状态 , 发现历史所不曾显现的奇异或者神秘的联系 , 从而 , 去看一个亘古不变的题目:我们的心灵和前途 , 和我们生命的价值 , 终归是什么?”这是作家史铁生对写作的阐释 , 也道出了本书带给我的一个思考 。 在写作中省察人生 , 我们就会不断发现 , 生命永远值得 , 以最高的礼赞去称颂它的美好 。
这场对话道出的绝不仅仅是这些 。 但是 , 我们仍然可以借这样一场对话带来的思想飓风 , 将思维的风筝放得更高一些 , 更远一些 , 在学习中 , 在读写中 , 在行走中 , 努力活出丰盈的诗意 , 或许这正是对生命的最高礼赞 。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教体局)
《中国教育报》2021年09月29日第10版
作者:张桂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