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逸$从山水画看密体的意境之美

画院的发展历史悠久,史料记载殷商时期宫廷中就有专门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画师,汉代有专门为宫廷画师设鬂的“画室”,唐玄宗时设置翰林院,但是他们的机构都不是完全意义的画院,只能说为后来五代两宋画院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五代时期,南康、后蜀沿袭唐代翰林院设“翰林图画院”,是中国绘画史上正式画院的开始。画发展到两宋时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画院画的题材主要足反映皇家贵族或者宗教生活的,技法上工谨细腻,讲求法度,风格华丽,总体上来看是属于密体画格的,后人将这类来自画院的画或类似画院风格的画都称为“院体画”。
高逸$从山水画看密体的意境之美
文章插图
“意境”探源
密体作为一种技法,主要是为了“意”服务,“意”换句话说也就是“气韵生动”,从六朝时期绘画就讲究“气韵生动”,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密体能在六朝时期备受推崇,就说密体画格在当时就能做到对意的传达,并且达到“气韵生动”。
“意境”一词从字而来理解,一为“意”,二为“境”。“意境”就是情与景的结合。作者通过诗中的景物、诗歌的词句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示给观者,景中全是情,怡中有幽境,情景交融,观者为之动容,这便是“意境”了。
类似“意境”的概念在绘画领域出现的也比较早,基本上也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们现在所说的情景交融是极为相似的。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吋候主观情感与客观意象的关系。艺术创作中主观怡感与客观景物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的问题,是以后“意境”概念出现的先导。学说的提出,让绘画领域中“意境”的概念逐渐丰满了起来,不仅对山水画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绘_的美学观产生了很大影响。
“意境”一方而是作者主观精神世界的展现,另一方而足对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心灵与意象的有机统一,构成属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之美。
高逸$从山水画看密体的意境之美
文章插图
不论是五代画院还是两宋画院,他们有一个不变的中心,就是为“上”作画。
统治者对于绘画风格题材的好恶对当时画院的画家作画是起指导作用的,画院画家作画一般是迎合统治古的喜好和要求进行创作。院体画的风格代表了上层阶级的市美,也就是“官方审美”。
特殊的意境——“逸”
“逸”是中国绘画中一种特殊的意境,所有绘画的境界中人们认为逸是敁高的境界。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论语?微子篇》中说中所说的“逸民”,是指那些不降低意志,不屈辱身份,过着隐屈生活,洁身自爱不愿与黑暗势力为伍,又能畅所欲言的脱俗潇洒之人。他们独立于世,个性十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潇洒自由,逍遥在的生活。
在孔子看来,艺术应该是轻松自在、逍遥无拘的,而不是像道、德、仁这类东西是严肃的沉重的;庄子在《天下篇》里也有“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的说法,他的《庄子》的第一篇就是《逍遥游》,说到庄子将“游”体会的更加淋滴尽致,游的也更是肆无忌惮,从他的“游”中我们能体会到庄子沉浊超升的高逸的精神世界。
由此可见,“游”所表现出来的超然的精祌境界,与“逸”是有相似之处的。虽然孔子庄子吋代所说的“逸”不特指艺术和绘画领域,但是这种“逸”的价值观己经表现出来了。
高逸$从山水画看密体的意境之美
文章插图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风盛行,士人们重淸谈玄理、隐迹荒野,成为一代风尚,他们注重心性的向我修养,精神上的解放,从而达到对世俗黑暗现实的超越。他们怡情于山水,逬性自然的洒脱,正是“逸”的表现,因为这种风尚的影响,当吋社会对个人的品评中“逸”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此而及至文学、书法、绘画中都求“逸”的表现,士人们期帮在自己的创作中展示rr己的高逸人格。“逸”渐渐的成为了一种对艺术作品评价的标准,且这一标准在后来的艺术发展中一直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