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为什么爱情会消逝?答案可能藏在多巴胺里

“现代的年轻人,分手能力远远大于相爱的能力”。复旦大学梁永安教授的一句话近日在网上广泛地传播。在“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的现代社会,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是能稳固、持久地存在的,包括人们日夜谈论的爱情。如果观察近段时间的出版市场,与歌颂所谓“真爱”的作品比起来,反倒可能是那些“质疑”真爱的作品,更能引起话题度和读者们的关注。
去年,人类学者海伦·费希尔的《我们为何结婚,又为何不忠》就因切中了公众关心的问题而受到热议。有别于许多学者更多从文化、经济视角讨论爱情在当代的不稳定性,费希尔在书中更多关心的是生物学。美国学者丹尼尔·利伯曼和迈克尔·朗同样采取了这一思路,它们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剖析了“多巴胺”这一频频被提及的单分子结构对爱情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多巴胺作祟”不仅可以用来解释爱情的发生与消逝,还根本上影响着我们生活许多其他方面的状态。
丹尼尔$为什么爱情会消逝?答案可能藏在多巴胺里
文章插图
《贪婪的多巴胺》,作者: (美) 丹尼尔·利伯曼 / (美) 迈克尔·E.朗,版本: 中信出版社·鹦鹉螺2021年9月
摘编 | 刘亚光
原作者 | [美]丹尼尔·利伯曼/ [美]迈克尔·朗
为什么爱情会消逝?
1957 年,凯瑟琳·蒙塔古(Kathleen Montagu)在大脑中发现了多巴胺,她是伦敦附近伦韦尔医院的一个实验室的研究员。一开始,研究人员认为多巴胺只用于产生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是在大脑中发现的一种肾上腺素。但随后科学家观察到了奇怪的事情:虽然只有0.000 5%,即二十万分之一的脑细胞可以产生多巴胺,但这些细胞却能对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当参与者产生多巴胺时,他们能体验到快乐的感觉,因此他们会不遗余力地激活这些稀有的细胞。实际上在特定的情况下,激活让人“感觉良好”的多巴胺是人们无法抗拒的诱惑。一些科学家给多巴胺取名为“快乐分子”,大脑中产生多巴胺的途径被称为“奖赏回路”。对吸毒者的实验也进一步巩固了多巴胺作为快乐分子的声誉。
肖恩感觉自己恋爱了,他的不安全感消失殆尽,每天他都感觉自己即将迎接金色的未来。随着他与女友萨曼莎共处的时间越来越久,他对她的兴奋感也越来越强,每天都期待着跟她在一起。每个关于她的想法都有着无限可能性。至于性生活,他的性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但只对她一个人,他对其他女人都没什么兴趣了。更棒的是,当他向萨曼莎坦露所有这些幸福时,她打断了他,说她的感觉也一样。
肖恩想和她永远在一起,所以有一天他向她求婚了。她说,她愿意。在他们蜜月之后的几个月,事情开始发生变化。一开始他们迷恋着对方,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那种极度的渴望变得没那么强烈了。“只要在一起,一切皆有可能”的信念变得不那么确定,不那么强烈,也不再是一切的中心。他们的兴奋劲儿减弱了,并不是说不幸福,只是他们交往之初那种深深的满足感已悄然离去。具有无限可能性的感觉看起来已不切实际,对另一半频繁的思念已成过往。肖恩的目光开始朝向其他女人,虽然他并不是有意要出轨。萨曼莎有时也放纵自己眉来眼去,但不过是结账排队时与拎着一袋杂货的大学生相视一笑。他们在一起时也很开心,但新生活初期的光彩开始褪色,感觉又回到了各自的老日子。不管爱情的魔力为何物, 它正在消退。
“就像我上一段感情那样。”萨曼莎心想。“爱过。”肖恩心想。
在有些情况下,老鼠比人类更适合作为研究对象,科学家可以在老鼠身上做很多实验,不必担心研究伦理委员会找上门。为了验证食物和毒品都能刺激多巴胺产生的假设,科学家将电极直接植入老鼠的大脑,这样他们就能测量单个多巴胺神经元的活性。接着他们设计了一种带有倾斜食槽的笼子,可以往里放食物丸。结果正如他们所想,从他们放下第一个食物丸开始,老鼠们的多巴胺系统就启动了。成功了!像可卡因和毒品一样,自然奖赏也能刺激多巴胺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