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同为大气磅礴的怀古词,苏轼、辛弃疾、杨慎谁更胜一筹?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怀古诗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往往是诗人处于某种背景之下,前往瞻仰或凭吊历史古迹,回顾古人的业绩或遭遇,自己内心产生共鸣,不禁发出对古人业绩的慨叹或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因此,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但也容易写出大气磅礴的气势。
在中国,在三首怀古词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一首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首是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还有一首是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那么三首词放在一起,硬要一决高下,该如何评判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1、
苏轼#同为大气磅礴的怀古词,苏轼、辛弃疾、杨慎谁更胜一筹?
文章插图

首先,先从苏轼开始。苏轼是北宋时代的人,比另位两位都要早,他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苏轼的经典代表作之一,也是千百年来流传最为广泛的经典佳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被贬黄州以来,苏轼心中无尽的忧愁无处可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心情,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苏轼感触良多。
苏轼#同为大气磅礴的怀古词,苏轼、辛弃疾、杨慎谁更胜一筹?
文章插图

在词中,苏轼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但同时也表达了人生的旷达之心。
可以说,苏轼出手就不凡,一个“大”字起笔,在看似简洁和质朴中,却从气魄和意向等方面,极致地烘托出了气场强大,声势豪壮,犹如千军万马一起奔驰的场面。这大气之磅礴,这气度之宏大,自古以来,还真是无人超越。千年的时光流逝,无数后生的崛起,然而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诗词界的地位依然是岿然不动,是举世公认的“古今第一绝唱”。
2、
苏轼#同为大气磅礴的怀古词,苏轼、辛弃疾、杨慎谁更胜一筹?
文章插图

接着,南宋词人辛弃疾接上,这位文武全才式的人物,一生以收复中复为志,然而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65岁的他,正在镇江当知州,曾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为豪放派的代表,辛弃疾起笔雄浑,“千古江山”四字,将一股力量喷薄而出,显示出辛弃疾的豪迈胸襟,他写诗不为别的,只为不忍大好江山沦落异族之手,要以英雄为榜样,收复河山,为全词定调。京口,这个千古繁盛之地,见证了孙权、刘裕这样的英雄崛起,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英雄造就的千秋功业,也沦落成为毫不起眼的“斜阳草树”与“寻常巷陌”,可叹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