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偏要洗白!她才是文学史上货真价实的“大女主”( 三 )


本文图片

欧老师又指出一个细节:
第二十二回 , 宝钗过十五岁生日 , 酒席上请了戏班子唱戏 , 宝钗为了体贴贾母喜欢热闹的心意 , 所以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 , 结果被不明就里的宝玉给一再嫌弃 。
但宝钗并没有生气 , 耐心地告诉他这出戏的好处 , 是排场又好 , 词藻更妙 , 然后才引起了宝玉的兴趣 , 想要一窥究竟 , 终于从其中的一支《寄生草》领悟到“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空寂幻灭之美 , 埋下了以后出家的思想种子 。
这一段情节是宝玉的出世思想启蒙 , 而宝钗就是他的启蒙老师 。
文学史|偏要洗白!她才是文学史上货真价实的“大女主”
本文图片

曹雪芹还在其中藏着一个暗示 , 可能都被现代人遗漏了 , 那就是:当时古代人的习惯其实是只喜欢看戏 , 却不怎么看戏文 , 也就是歌词 。
这两者间的差别是很大的:
看戏时注重的是舞台上唱腔、身段的歌舞表演 , 而戏文的内容便很多了 , 可能带有关于情色等禁忌的描写 。 难怪在这些贵族世家里 , 同样是《西厢记》《牡丹亭》的内容 , 看台上的演戏可以 , 看文字的剧本却是犯了大忌 , 原因就在这里 。
而这里的宝玉也是没注意过《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的词藻 , 所以完全不懂其中的妙处 , 以致嫌它热闹 , 等于贬低了宝钗的品味 。
但关键正在这里了 , 想想看:这出戏看起来热闹 , 其中却无比苍凉 , 居然没有人知道这一点 , 能领略的人只有宝钗一个 , 却还要被不懂的人给误会或轻视 , 那她岂不是很寂寞吗?可是并不 , 宝钗很能享受这种寂寞 , 而毫不在意 , 那岂不就是《论语·学而》里孔子所说的:“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
当你的内在充实饱满了 , 自然不会在乎别人的认可 。
确实 , 宝钗是一个百分之百的儒家信徒 , 所以接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价值观 , 但她并没有划地自限 , 还很努力地扩大自己的胸襟、视野 , 去欣赏别人的优点和智慧 。
试看她在庆生宴的热闹中 , 一个人默默欣赏的 , 是《寄生草》所呈现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幻灭感 , 那可一点也不儒家呢 。 再说 , 她在第二十二回宝玉“悟禅机”的时候 , 不也拿出六祖慧能的诗偈 , 所谓的“本来无一物 , 何处染尘埃”来解说吗?可见她对于佛学是有接触的 。
文学史|偏要洗白!她才是文学史上货真价实的“大女主”
本文图片

摄图网版权图片
宝钗看人的洞若观火 , 做事的细致大方 , 无不来自于她学识渊博带来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 而她既能积极入世 , 善尽一个人的社会责任 , 又能欣赏出世的情怀 , 了解存在的究竟虚空 , 那种空无的智慧便会让人更开阔 , 不至于陷在世俗里无法自拔……这样的人格境界 , 可以说具有超越性别的魅力 。
#是女子亦是君子#
几年前特别流行这样一句话:我们每个人开始都是林黛玉 , 活着活着就成了薛宝钗▼
文学史|偏要洗白!她才是文学史上货真价实的“大女主”
本文图片

什么意思呢?大家年轻的时候 , 真诚率性 , 都是很酷很自我的性格 , 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 , 不得不顾虑 , 妥协 , 去收敛锋芒 , 就像宝钗一样 。
甚至很多人印象中 , 这位跟宝玉有“金玉良缘”并最终成功“插足和夺走”林妹妹所爱的富家小姐 , 正是“功利心”和"精明圆滑"的代表 。
——这绝对是一种粗浅的误读!
曹雪芹早在书中就用薛宝钗的院落 , 暗示出她真正的秉性:蘅芜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