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部落|武王伐纣看似只是一战而定,但双方之前早已经暗战了好几场

《荀子.议兵》“故汤之放桀也,非其逐之鸣条之时也,武王之诛纣也,非以甲子之朝而后胜之也,皆前行素修也,此所谓仁义之兵也。”《红尘观史记》系列第21篇商汤伐桀和武王伐纣是上古两次改朝换代的大战,因此也被后世学者——尤其是儒家给予了很高的评论,比如荀子在《议兵》之中就曾经感叹过——“四帝两王皆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仁者无敌”。这里面尤其是后面那次,后世甚至还有诸如《封神演义》这样的小说,把商朝和周朝的这场“人间界”的战争范围扩大到了神界,截教和阐教这道教的两派神仙们分别在申公豹和姜子牙这对原本的师兄弟的带领(或者蛊惑)下大打出手,最后连妖界和佛界都惊动了,大家打的是不亦乐乎,末了全部上了封神台——可谓是荡气回肠三界乱,天翻地覆慨而慷。当然,这谁都知道是假的,人家都已经是长生不老的大罗金仙了,干吗还要羡慕小小的人间的富贵呢?但是“武王伐纣”这件事本身对后世的影响力之大却是“管中窥豹,但见一斑”了。周部落|武王伐纣看似只是一战而定,但双方之前早已经暗战了好几场
文章插图
而实际上单纯从历史记录中看武王伐纣这一战绝没有那么复杂和精彩,完完全全就是一战而下,连那些普通战役中常见的“一波三折”都没有。《史记.周本纪》: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这个用后世儒家学者的话来分析就是“以至仁伐至不仁”,所以轻而易举了,但其实军事要事又不是纸上谈兵,哪有那般儿戏,要是光靠品德就能在沙场上战无不胜的话,那何还要必等到周武王呢,他老爹文王的“仁德”犹在他之上,早就该把殷商打倒才对。因此这一战的轻松,其实追本溯源还是由于周朝之前在政治,军事,经济,招贤,舆论宣传等多方面做出的积累,所以才能“厚积而薄发”,有句老话叫“台上几分钟,台下几年功”,说的是艺术家的底蕴的重要性,但是放在这里也一样适用,大家只看到了武王伐纣势如破竹般的酣畅淋漓,却哪里知道他们父子为此已经准备了长达半个多世纪。或者说,商朝和周朝放在台面上的“明争”似乎只有最后这一战,但其实在此之前早就有过好几轮的“暗斗”了,双方是各有胜负。第一回合,周朝的雄起,终于取得了挑战权其实周朝的历史如果从始祖“弃”算起的话,到周武王这里已经一千多年了,而且弃和殷商的老祖宗“契”还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两人父亲都是五帝之中第三位的帝喾,第四位的尧帝也是他们的兄弟,只不过这哥俩儿都是“感天而生”,说好听点乃是天神下凡,说不好听点那很可能来路不正了,所以都没有资格继承帝喾之位。周部落|武王伐纣看似只是一战而定,但双方之前早已经暗战了好几场
文章插图
然后两人都作为“尧舜禹”三位圣主的臣子立下了很大功劳,因此得以封国,繁衍子孙,只是契的子孙比较争气,到了商汤这一代就趁着当时的老大夏王朝的衰落取而代之,建立了第二个奴隶制王朝——殷商。而这个时候的周朝(或者更准确说是周部落)还在偏僻的角落里面种田呢,要说种地周部落说第二,根本没人敢说第一,老祖宗弃就是大司农出身,包括“周”这个字最初的写法也是“上田下口”,后来才演变出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样。所以这个阶段的周部落,根本就没有和老大商王朝较量的野心——毕竟野心来自于实力,一个连周围戎狄少数民族都逼的他们不得不迁移的小部落,他们当时最大的愿望恐怕就是能够找到一个安稳的地方好好种田,别的根本想都不敢想,说什么已经“行仁德”准备推翻商朝完全就是后世的“文学加工”了——就像一个饭都吃不饱的人,又哪有心思考虑玛莎拉蒂和保时捷究竟哪个更好的问题?周部落真正被承认为诸侯,应该是从古公亶父带着部族“长征”到“岐”这个地方之后的事情了,所以周王朝最早也被称为“西岐”。《史记.周本纪》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於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於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於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然后古公又有三个儿子都很出众,所以他对于选择谁做继承人也很为难——毕竟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后世封建王朝“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这时候有人就建议,大王,您要是难以抉择立哪个王子更好的话,不如考虑立一个好王孙,往后两千多年有个康熙皇帝就也遇到了您同样的问题,您不妨借鉴,哦不对,不妨给他立一个榜样。《史记.周本纪》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古公闻言欣然同意,就这样立了老三季历,然后季历死了以后,他被整个部落三代领袖都寄予厚望的儿子姬昌就接任了部落首领的位置——而姬昌果然也没有让任何人失望,甚至远比大家期望的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