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琼瑶晚年经历的那场家庭纷争,成为上海青年作家新世情小说写作缘起

还记得台湾地区著名通俗小说家琼瑶女士晚年经历的一场伦理风波吗?
琼瑶|琼瑶晚年经历的那场家庭纷争,成为上海青年作家新世情小说写作缘起
本文图片

■琼瑶
日前 , 由上海青年作家张怡微撰写的一部反映社交媒体一代的新世情短篇小说集《四合如意》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在谈到该书创作缘起时 , 这位几乎包揽了港台地区所有重要文学奖项的青年作家透露 , 书中关于“机器与世情”的话题思考 , 正是起源于台湾琼瑶女士晚年经历的那场伦理风波 。
琼瑶|琼瑶晚年经历的那场家庭纷争,成为上海青年作家新世情小说写作缘起
本文图片

2017年 , 琼瑶女士为丈夫平鑫涛“阿尔茨海默症”住院治疗并插鼻胃管一事 , 陷入与平家继子女的纠纷 。 她认为应该让丈夫放弃以插管形式维持生命体征 , 甚至付出生命代价 。
在这场牵扯旧时婚外恋、继子女关系、老年病患护理、生命观等复杂因素的纠纷中 , 引爆点却是机器——一根鼻胃管 。
当维持生命体征的医疗器械将要剥夺病人自然死亡的“自由” , 文学在其中所能扮演的角色会是什么?这令张怡微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
她认为:如果说小说创作根植于日常生活的经验 , 小说营建的虚拟世界始终致力于我们对生命体验的重新赋形 。 这便成为了小说集《四合如意》的构思起点 。
《四合如意》是她继2017年长篇小说《细民盛宴》与2020年短篇小说集《家族试验》之后交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三部力作 , 也是其为自己“家族试验”之后重要写作计划“机器与世情”交上的一份答卷 , 小说通过十二篇短篇小说描摹出“社交媒体一代”的生活与情感变迁 。
从琼瑶晚年的这场伦理风波出发 , 张怡微在对“机器与世情”的构思中进一步确定 , 机器诚然不会带领人类开拓神性的边界 , 但它是一种强势媒介 , 会照亮人性的冲突、世情的复杂 。
由“机器”所生发的伦理问题 , 理应在文学创作中得以呈现其更为丰富的面向 , 并且可以辐射的话题 , 不只是呼吸机、鼻胃管 , 还可以是手机、朋友圈、乐器(合成器)、VR、SIRI、人造娃娃等 , 并于这些新的题材和未经关注的领域中探求更巨大的创作潜能与想象空间 。
【琼瑶|琼瑶晚年经历的那场家庭纷争,成为上海青年作家新世情小说写作缘起】正如作者在书中指出 , 比起应对日常生活的枯燥 , 探索内心的矛盾反而更为棘手 。
《四合如意》一书共由12部短篇小说集结而成 。 四合如意原为曲牌名 , 意为包含多首曲牌连缀而成的大型套曲 。
十二篇小说 , 十二首曲牌 , 旧曲新意 , 每一个故事都在辨析当代青年的情感生活 。
这本小说 , 既是社交媒体一代的情感教育之书 , 也是他们确认自我的宣言 , 每一篇故事都是真实世界的生计与虚拟世界的历险 。
学者王侃瑜将张怡微对“机器与世情”的书写进一步细化为 “机器与世情”“女性处境”“移民与故乡”三个议题 。
围绕“机器与世情” , 作者塑造了《四合如意》和《一春过》中以手机作为唯一联系纽带的异国恋情侣和夫妻与《缕缕金》《醉太平》中通过视频行孝的儿女 , 令通讯工具的便捷及时与人心的隔阂、观念的认识差异形成巨大错位 , 引人反思 。
而围绕“女性处境” , 张怡微曾在专访中谈到 , “如果我不写就没有人知道 , 大家都觉得你们过得很好 , 这是女性写作所面临的问题 。 我们拿笔的时间也不长 , 表达得不好不要紧 , 但是完全不表达 , 别人就会忘却我们的声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