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浅谈如何鉴定官窑民窑,古代现代各类珍瓷( 二 )


瓷器|浅谈如何鉴定官窑民窑,古代现代各类珍瓷
本文图片

宋 定窑白釉婴儿枕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瓷器手头的软硬感是一种综合了视觉的线性刚柔感、触觉的锐性利钝感的复合性感觉 , 而不是一种纯粹的质地刚性的软硬感 。 越窑瓷器无论是釉色、廓线还是纹饰相较于其他任何瓷器品种都有一种冷硬、生硬、挺硬感 , 定窑的阴线刻画与耀州窑的阴地刻花工艺 , 都有其各自独特的刚硬的特性 。
硬感是一种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和表述的犀利感、尖锐感、鲜明感、独特感的复合体 , 复杂、混杂而微妙 , 惟有反复上手、揣摩、分析、比对方可略见端倪 。
| 温凉感 |
温凉感是区别瓷器品质优劣、品位高低的分水岭和试金石 。 顶级的瓷器 , 尤其是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特别是顶级的哥窑、汝窑瓷器) , 的确像宝玉和宝石一样 , 温润如玉、冬暖夏凉!
瓷器|浅谈如何鉴定官窑民窑,古代现代各类珍瓷
本文图片

宋 哥窑青灰釉葵口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许多瓷器在同等条件下的温差确实明显存在 , 这也许与“玛瑙入釉”或者古人的“爱不释手”有关 。
| 熟感 |
生熟感是手感与听觉紧密结合的产物 。
瓷器也像瓜果一样 , 由于烧成温度不同而有生熟之分 。 烧成温度低 , 在1150度以下 , 则其声若瓦 , 为生;烧成温度稍高 , 在1200度左右 , 则其声似硬木 , 为半生;烧成温度再高 , 在1260度左右 , 则其声如石 , 略有回声 , 为半熟;烧成温度若在1320以上 , 则其声像金 , 回声悠长 , 余韵悠然 , 为熟 。
瓷器|浅谈如何鉴定官窑民窑,古代现代各类珍瓷
本文图片

明宣德 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与瓜果的生熟状况正好相反 , 瓷器越生其手感就越轻 , 也越易破碎 , 反之瓷器越熟则其手感就越重 。 熟悉了瓷器的生熟感 , 也就基本把握了宋代五大名窑的烧成温度的主要特征 , 当生者熟或当熟者生自然都不对了 。
所谓瓷器的生、半生、半熟与熟 , 既不是瓷器品质好坏的分水岭 , 也不是瓷器成败的试金石 , 而是不同瓷器品种、不同釉层釉质的客观特殊需求 , 是古人巧夺天工的技艺、智慧和能力的最高展示 。
| 滑滞感 |
滑滞感既是润涩感的延续 , 又是润涩感的结果和原因:润则滑、润必滑 , 滑就润、滑定润;涩必滞、涩定滞 , 滞则涩、滞才涩 。
瓷器|浅谈如何鉴定官窑民窑,古代现代各类珍瓷
本文图片

清乾隆 胭脂红釉灯笼尊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凡古瓷必滑 , 光滑、润滑、油滑不等 , 滑溜、滑润、滑腻、滑爽有别 , 但滑不可少、滑不可缺 , 凡古必滑 , 是古定滑 。 因而也就无滑不古 , 不滑非古 , 凡滞必新 , 是滞就新!
古瓷之花是源自岁月、发自肌骨、来自年轮 , 是历史的烙印、是衰变的结果、是沧桑的必然 。 这种自然之滑爽决不是人为打磨、涂油、上蜡等所能仿效和再现的 。
| 粗细感 |
瓷器的品种窑口不同、历史年代不同、保存环境不同、脱玻程度不同 , 都会导致瓷器釉面粗细感方面的巨大差异和不同 。
瓷器|浅谈如何鉴定官窑民窑,古代现代各类珍瓷
本文图片

清乾隆 绿地洋彩缠枝莲纹如意耳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古代民窑的瓷器 , 往往简易、粗糙、率意 , 其粗细感最为粗糙;古代官窑瓷器 , 尽管技艺水平和用工选料方面为历代之最 , 但终究逃脱不掉历史自然衰变的法则 , 所以其手感并不如近现代的新瓷那样精细 , 反而略显粗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