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本文图片

|钱塘湖春行
本文图片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 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阴里白沙堤 。
读白乐天的这首诗 , 眼前自然而然就会出现一幅画面 。
|钱塘湖春行
本文图片

一首诗怎么变成了一幅画?
静止的风景 , 静止的孤山寺 , 静止的河面 , 静止的树 , 静止的花 , 静止的草 。
忽然有了动态的导入 , 争暖树的早莺 , 啄春泥的新燕 , 看花人的眼晴 , 踏入淺草的马蹄 , 贪恋风景的人 。
这动静的结合 , 犹如在宁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石头 , 纸上的文字 , 忽然就变成了有生命的画面 , 跃入脑海 。
动静的结合 , 使文字有了生命 , 诗便成了画 。
风景是凝固的 , 但是没有景色与人的互动 , 再漂亮的风景都没有灵魂 。
我们每天走在上学 , 上班的路上 , 清晨的早点铺 , 常去的冷饮店 , 以及街道上的一草一木 , 都会在我们饥饿的时候 , 口渴的时候 , 远行的时候 , 忽然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 。
人是情景的动物 , 风景和我们产生的联系 , 以及从此处到别处 , 所处地点转换之后景物之间的巨大差异性 , 都会震撼到我们 。
我们才会有观念上的冲动 , 这种冲动就产生了诗 。
|钱塘湖春行
本文图片

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
野火都烧不尽的小草 , 有最茂盛的生命力 , 散发着自然的芬芳 , 就如十六岁写成此诗的的白居易 。
唐·张固《幽闲鼓吹》:“白尚书应举 , 初至京 , 以诗谒著作顾况 , 顾睹姓名 , 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 , 居亦弗易 。 ’”
长安居 , 大不易 , 京城大佬顾况也感叹米价之贵 , 但能写出如此旺盛生命力文字的白居易 , 又如何会在长安被斗米所困 。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人是天地间的过客 , 来如入梦 , 去如云散 , 默默的被时间消耗 。
长庆三年 , 51岁的杭州刺史白居易行走在钱塘江畔 , 眼中所见的是迷人眼的乱花 , 没马蹄的浅草 , 脑海中都是自己16岁的影子 。
尽管空间在改变 , 时间在流去 , 花却还是一样的花 , 草还是一样的草 。
此时的白居易虽在心中构筑好了钱塘湖春行这幅画的草图 , 却再无心力写出茂盛生长的野草 。
幸运的是 , 16岁的少年白居易早已经画好了这幅画的局部 。
END
【|钱塘湖春行】图片 | 摘自网络编辑 | 金手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