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访莲(行天下)

|当涂访莲(行天下)
本文图片

鸟瞰当涂大青山 。濮 勇摄
|当涂访莲(行天下)
本文图片

【|当涂访莲(行天下)】荷塘花开 。资料图片
当涂 , 从远方来 。
在河之洲的当涂 , 与我的故乡和县一衣带水 。 盛夏荷月踏访这片江南土地 , 所见之处一片蓬勃葳蕤 。
当涂 , 名从何来?博物馆的文字 , 解疑释惑 。 当涂县置名源于古涂山氏国 , 县名取地处临淮涂山之意 。 涂山 , 为大禹治水会盟之地 , 古书中亦有禹娶涂山氏女的记载 。 东晋时 , 淮滨当涂县居民流亡江南 , 即在江南于湖县侨置当涂县 , 地名留存至今 。
承接千年历史的当涂 , 复又赓续淮滨涂山之文化 , 底蕴深厚 。 每一处遗址 , 都能让人触摸到远古斑驳的旧影 , 感受到当涂姑孰古城一颗年轻而跳动的心 。

禹制《九招》 , 有凤来仪 。 两年前 , 一个春寒料峭的清旦 , 在当涂初聆古琴曲《高山流水》 , 琴声悠悠 , 文脉流长 。
远古的芬芳扑面而来 。 荷月正当时 , 绿肥红瘦 , 荫翳蔽日 , 荷田青青 , 红莲灼灼 。 荷香隐隐约约 , 时远时近 , 连绵不绝 。
护城河、钓鱼台、东吴天子坟……细数当地形胜 , 不胜枚举 , 但心香一瓣 , 惟寄青莲居士 。 满城弥漫着莲的芳香、莲的影子 。 莲是一代诗仙李白的魂魄 , 丝丝缕缕 , 暗香浮动 。
小扣“太白胜境” , 门庭洞开 , 此乃人间蓬莱 , 正合谪仙久居 。 曲径通幽处 , 花木扶疏 , 竹影婆娑 , 一尊诗仙雕像 , 浑身汉白玉塑成 。 玉为君子之德 , 玉佩叮当不离身 , 大禹有之 , 太白有之 。 眼前的李白 , 凛凛然有浩然之气 , 他擎起金樽仰望苍穹 , 把酒问月:古人今人若流水 , 共看明月皆如此 。 唯愿当歌对酒时 , 月光长照金樽里……一肚子的愤懑 , 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 问天问月 , 酒入愁肠 。 清风徐来 , 衣袂飘飘 , 遗世独立 , 羽化登仙 。
岂是蓬蒿人的一代风流 , 心怀凌云之志 , 书剑飘零 , 长安求仕 。 他按剑叉腰 , 蓦然回首 , 千里暮云平 。 此情此景 , 倒忆起《西厢记》中张君瑞牢骚满腹 , 愤懑感慨:“学成满腹文章 , 尚在湖海飘零 。 ”明代徐文长、李卓吾与汤显祖三位感同身受 , 连连眉批“不独你一个” 。 不独你一个 , 屈子如是 , 庄子如是 , 嵇康如是 , 东坡如是 , 稼轩如是……
满腹才华 , 暂且安身长安 , 一朝为玄宗赏识 。 良辰美景 , 赏心乐事 , 沉香亭畔 , 牡丹花下 , 玄宗与贵妃赏花问月 , 伶人以旧诗旧曲歌之舞之 , 难赋深情 。 李三郎谙通音律 , 请教坊用新诗新曲助兴 , 可博佳人一笑 , 于是便请翰林学士李白写诗助兴 。 而李白已喝得酩酊大醉 , 乘着酒兴写下《清平调》三章 。 “云想衣裳花想容” , 李白便是李白 , 一阕《清平调》让唐明皇也仰慕他的文采 。

诗仙本是天上人 , 不见容于官场;当涂 , 一个清净之所 , 一个令他向往的江南仙境 。
大青山 , 绵延千里 , 山色空濛 , 东晋谢朓结庐林泉 , 终老于此 。 而他又是李白最倾心的诗人 。 车行山道许久 , 兀自走不出大青山的怀抱 。 大青山 , 春季桃花笑开 , 听说结的果又大又甜 , 想来也是 , 这大青山每一株植物沾染上诗人的仙气 , 自然硕大无朋 , 香甜可口 。 一年一届的桃花节 , 不妨唤作“蟠桃会” 。
在当涂 , 见到李白《上阳台帖》 , 甚是惊喜 , 尽管为影印本 , 但字迹清晰 , 纸张发黄 , 仍不失为镇馆之宝 。 年少临池 , 略知八法 , 今见横幅长卷字帖 , 激动得呼朋唤友 , 仿佛要让世人都知道李白不仅诗写得好 , 书法功夫也了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