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旅行,以行阅读

【馨心斋聊天新语(3)】
用心旅行 , 以行阅读
文/甘海斌
当今信息社会 , 生活压力倍增 , 利益时时诱人 , 都催促着人们难以止步 。 善钓者会告诉人们说 , 激流边回水 , 瀑布下深潭 , 才是下竿之处 。 舒缓紧张 , 回味人生 , 静心养学 , 就需善自调剂 , 一闲对百忙 。 所以人们去旅游 , 去读书 , 去享受生活的真味 。
同文字打交道的人 , 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 。 宋人尤袤有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 , 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 , 以当金石琴也 。 ”可谓得读书之真谛 。 对于读书人来说 , 最好的读书时光莫过于夜读 。
“青灯有味是儿时”!这是陆游追念儿时对灯读书的况味的感叹 。 今读之仍觉得亲切温馨 。 在阳光透窗 , 和风袭人之时 , 手执一册书 , 或感伤 , 或叹息 , 是一种人间的至境;又或在夜静更深 , 万籁俱寂之时 , 取一卷名人传记 , 于故事中领略人世间的大喜大悲 , 不知东方之既白也 。
近些年 , 随笔小品之类的文字在文坛盛行起来 , 似乎其势更炽 。 我在生活、读书之余 , 或有所感 , 或有意会 , 于是便要忍不住写出来 , 但所写文字事先无计划 , 写出无体系 , 笔随心走 , 自由散漫 , 想到什么写什么 , 想到哪写到哪 , 随放随收 , 又因为大多是在书斋夜间写成 , 于是就有了几百篇聊天心语和新语 , 姑且称之“馨心斋夜话” 。 始料不及的是 , 居然颇受读者喜欢 。
曾经幡然醒悟 , 读书习字 , 保持平凡心态 , 那是一种在远离嘈杂纷扰、远离庸俗虚荣的大自然中 , 陶冶出的雷同心曲的自然交流 , 而这正是人类的真善美的情怀 。 有了这份情怀 , 怎能不崇尚自然、接纳自然呢?有了这份情怀 , 怎能不超凡脱俗、珍视美好呢?
即使沉迷在名利场中的人 , 当其沉静下来 , 感觉疲惫和厌恶的时候 , 也会觉得自然之美 。 平淡生活之美 , 会使人感到生命除了名和利之外 , 还另有一种真正与自然亲近、有意义的生活价值 。 只有感受这种人与自然的融洽 , 生活才更有意思 。
尽管我不算口讷、笔拙 , 却也算不上伶牙俐齿 , 妙笔生花 。 退休后 , 用心谈感悟 , 以文表心迹 , 我一直怀着虔诚和勇气 , 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独特的诉说方式 , 或者说是语言风格与写作技巧 。 为此而付出了真情 , 并希望走好这段长长的路 , 悦己利人 。
眼下 , 盛夏来临 , 炎天暑热 , 疫情肆虐 , 闭户禁足 , 静坐书斋 , 文字相伴 , 心头却感到一片清凉 。 以往 , 我每年要出行旅游三五次 , 近三年几乎困守北京 。
时间用来读书和旅游哪个更好一点?其实古人早已经给出了答案:读万卷书 , 行万里路 。 这不是一个先后关系 , 而是并列关系 , 读书和旅行应该是同样重要的 。
钱锺书先生说过:“如果不读书 , 行万里路 , 也只是个邮差 。 西安、南京、洛阳和北京 , 少了学识的浸润 , 没有了刀光剑影 , 丹心汗青 , 它们只是一个个耳中熟悉又眼里陌生的地名 , 故宫、避暑山庄、岱庙、曲阜三孔 , 有了文化照耀 , 它们才不是被时间风化的标本 , 而是活了成百上千年的生命 。 ”
不去读书 , 就是一个邮差 , 风景过眼就忘 , 就算踏破铁鞋 , 又有什么用处呢?阅读不仅仅会让现实的旅行更加丰富 , 更重要的是能让精神突破现实和身体的桎梏 , 来一场灵魂长足的旅行 。
《小窗幽记》中有两句诗:“闭门即是深山 , 读书随处净土 。 ”哪怕是身处深山 , 阅读也能让精神插上翅膀 , 来一场跨越地域千万里 , 时光千百年的精神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