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花岗岩与虹|机智的拼贴魔术( 二 )


福楼拜局部性地运用了这些做法 , 产生了令人极度迷眩的效果 。 在福楼拜之后 , 现代与后现代的创作中 , 创作者对文本的剪切拼贴更为热衷 , 形式的效果被一再重视 , 福楼拜的这一手法自然也是被一再发扬光大 , 有了不少的拥趸 , 比如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
把不相干的风马牛拉在一起 , 形成其独特的风格感 , 几乎是略萨作品的一个特点 。 阅读略萨的作品 , 基本上眼睛一扫 , 就能感受到略萨为交叉混合各种文本所做的努力 。 剩下的问题就是 , 略萨把叙事剪得有多碎、拼贴嫁接了多少东西在里面、囊括一个多大的世界 , 这决定了理解略萨作品的难度 。
《胡利娅姨妈与作家》是略萨作品里面有趣而八卦的一册 。 小说讲的是一个“年下恋”的故事 , 青年作家小巴尔加斯和舅妈的妹妹胡利娅相爱 , 遭受反对 , 最后私奔结婚 。 这位青年作家在电台工作 , 他有个同事是玻利维亚的戏剧家彼德罗·卡马乔 , 创作着很多耸人听闻的都市怪谈 。 小说一共二十章 , 爱情故事与都市怪谈这两个部分在小说里面是同时进行的 , 奇数章节讲述19岁的小巴尔加斯和他29岁的姨妈相恋的过程 , 偶数章节则是一个个独立的耸人听闻的电台故事 , 而这些电台故事的离奇程度也反映着小巴尔加斯的朋友卡马乔的状态 。 交错进行的拼贴技巧的使用 , 营造出了一种怪诞梦幻的拉美式晕眩 。
值得八卦的是 , 《胡利娅姨妈与作家》可以说是略萨的自传小说 。 他确实跟他的胡利娅姨妈私奔并且结过婚 , 但这段感情最后的收尾不是特别愉快 , 略萨和姨妈分手后娶了侄女 。 据说 , 1977年《胡利娅姨妈与作家》出版之后 , 姨妈特别不爽 , 对书中的很多情节都颇有怨言 , 于是写了一本《作家与胡利娅姨妈》回击 。 不过胡利娅姨妈输在她终究不是个作家 , 后一本书显然没有前一本畅销与火爆 。
当然 , 在这本广播剧时代的爱情小说里面 , 八卦只是其中的点缀部分 。 奇数章节的内容是依照故事里的现实时间轴进行的 , 偶数章节的电台广播剧也并非单纯只为了耸人听闻的“震惊体”而已 。 2010年略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瑞典文学院给出的理由是:“他对权力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 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了犀利的叙述 。 ”与热衷于制造空中阁楼 , 努力营造一块单独的试验田将小说与现实世界割裂开来 , 以便更好地进行艺术试验与人性极致探索的纳博科夫不同 , 略萨是一位对现实介入得很深的作家 。 他做过导演 , 也宣布过竞选总统 , 后来还被邀请过去担任秘鲁总理 。 他人生的纠葛也很多 , 比如和同为“拉美文学大爆炸”的代表人物马尔克斯打架 。 总之是一个彪悍的人 。
故而略萨的小说对现实的层次都有准确且独到的描绘及反思 。 《胡利娅姨妈与作家》看起来是一本轻松好读、趣味性强的小说 , 但其中哪怕是带有“震惊体”的广播剧 , 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拉美的社会现实 , 这种社会现实还与电台中上班的人放在一起 , 将潦倒的知识分子与大众娱乐并列 , 最后归向同一种喜中带悲的结局 , 这是将福楼拜式的多声部写法扩大之后的结构魔法 。 略萨特别擅长玩这一游戏 。 略萨研究专家 , 也是最早将略萨的作品翻译到中国的西班牙文学研究者赵德明教授评价道:“他的小说将触角伸向了广泛的社会现实 , 既能深刻抓住现实生活中的本质问题 , 更能将其加以想象和升华 。 他的作品对现实主义小说的革新产生了影响 , 在作品结构上有自己的特点 。 ”由于略萨的这种特点 , 他的小说手法也被称为“结构现实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