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萨自己的小说处理是这种情节“交往”的绚烂范本 。 其实这种并置的拼贴处理在小说作品中非常多见 , 哪怕是在《穆斯林的葬礼》中 , 都有单双章节双线叙事的简单处理 。 福克纳的《野棕榈》在这一块上面的运用更为前卫 , 他在小说中并置了两条完全独立的故事线 , 情节上没有任何交错 , 一个是爱情故事 , 一个是囚犯故事 , 只在氛围上相互感染 , 形成了某种交互 。
略萨还曾经提到过连通管的某种有趣变体 , 亦是他拉美文学的同侪科塔萨尔写的一部同样极为难读的书《跳房子》 , 作者声称这本书有两种读法 , 一种是以从头到尾的顺序阅读 , 另一种是在书的中间介入 , 并且看似体贴地给读者搞了一张导读表:跳过前面三分之一 , 故事中的其他人物就和情节没有了联系 , 成为了独立文本中的一环 。 这也是一种颇为有趣、令人眩晕的阅读体验 。
普通“连通管”的运用可以给小说增加别的情境 , 在时间与空间上扩充小说 , 增加荡漾的感觉 。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中的两条主要线索亦是两个不相干、不相识的人 , 达洛维夫人以及疯子史蒂芬·赛普蒂默斯 。 他们之间的连接是心灵层面的感应 , 通过伦敦的钟声或是其他响声去勾连 , 形成了某种冥冥中的缥缈感 。
但缥缈感也是在使用这种“连通管”时 , 玄而又玄的部分 。 在适当的时候找到适当的勾连 , 这种“微光时刻”的感觉基本上可以媲美顶级医生的徒手插管术 。 可是也有很多时候我们会怀疑 , 是不是任意的两个或几个故事都能够通过“连通管”来获得额外的意义?进一步想 , 追寻意义的责任会不会就这样过度地从作者转移到了读者身上?
比如詹姆斯·伍德就曾提出“歇斯底里现实主义”的概念 , 在他看来 , 在有一类小说中“讲故事变成了一种语法:如何结构 , 如何推进 。 现实主义的传统不是遭废除 , 而是变得枯竭 , 变得过劳” , “一部小说最终会成为一个精密的结构” , 在这个结构中 , “不同的故事相互纠缠 , 两倍、三倍地自我繁殖 , 人物之间永远看得见关系、关联 , 情节曲径通幽或偏执式地平行对应(万物都有联系 , 这种观念本质上就有些偏执)” 。
机智的拼贴魔术确实有趣 , 但也需警惕:不要过度依赖组织技巧 , 它们最终也只是魔术而已 , 不是魔法 。 这两者之间相差的 , 也许是诚恳的奇迹 , 以及天才灵感是否降临 。
毕竟类似《达洛维夫人》里面 , 两种人生的交集点——伦敦城响起钟声的那个时刻 , 无处不在 , 却也难以寻觅 。
●本文发表于《萌芽》2020年9月刊 。 萌芽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萌芽杂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 未经许可 , 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责任编辑
/杨鹏翔
美术设计
/黎稷欣
插图
/ 龚文婕
萌芽小铺小程序现已上线
长按以下图片即可进入小程序
本文图片
购买《萌芽》直通车
《萌芽》2022年7月刊
《萌芽》2022年全年刊物
MENGYA MAGAZINE
青春文学标杆
几代作家从这里起步
- 贾巴尔|太卷了吧!这些互联网公司的“新标配”,令人羡慕!
- |法国著名公墓被贴满“支持泽连斯基”标语,巴尔扎克、肖邦墓碑未能“幸免”
- 陈巴尔虎旗|陈巴尔虎旗出土一把金代童子高士纹青铜镜
- |推迟两年的加斯顿展开幕,美术馆如何面对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