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咖啡馆之歌|海边的孟京辉:永远戏剧 永远先锋( 三 )


伤心咖啡馆之歌|海边的孟京辉:永远戏剧 永远先锋
文章插图
的确。采访当天,戏剧节已经过半了。在这些天,大戏小戏、白天的戏、戏里的戏、环境戏剧朗读等轮番上演 , 候鸟 300、戏剧房子等各种固态的、动态的艺术形式填补着戏剧节多元化的细节。而且来到这的创作者和表演者也没有那么拘束,会相对松弛很多,对于观众来说就更是轻松且自由。
“有的人可能迟到了 5 分钟,没关系,那边的戏也才开始 2 分钟,大家都差不多,有一种模糊的美感。一切刚刚好,不用那么赶,赶得上就赶得上,赶不上就多等一会儿,也没事儿,你可以安静地想想,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空气流动。等大家谢幕的时候,捧场的吆喝吆喝,然后溜达溜达,有的人也许说这个戏不好看,那个人想了想也还行……你就发现它跟你的生活是融在一起的。”
这是一种真正融入生活的美感,自然也随性。随着形态各异的戏剧逐一呈现在观众眼前,那些深沉的、有力度的、轻松愉快的、歌剧的、浸没的……无论是哪一种,都在迸发着一种力量。孟京辉说,戏剧就是要有这样的能量。“戏剧本身有一个能量,把大家吸引到一起,大家在这个能量的辐射之下,相互还得交换这种能量。互相之间产生一种对话、一种相互的凝望。
人是超越不了时代和空间的
所以你要在恰如其分的时代里
做理所应当的事儿
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孟京辉的戏剧就自带这种能力。一种破除壁垒走进观众的能量,无论是在《秃头歌女》中,以一种“挑衅”的姿态去打破观众对于传统戏剧的观看习惯,还是《等待戈多》里,一遍遍砸碎玻璃力求戏剧的最完美呈现,“孟氏”戏剧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多人或许会好奇,这么多年,作为先锋戏剧人的这种“锋利”状态是如何保持的。但其实在孟京辉看来,锋利的东西其实有很多种,而这在与别人交流和不断推展的过程当中,其实是危险的,因为它容易划破很多固有的东西。所谓先锋,它只是一个标签。
“说到先锋,我觉得它变成了一种姿态,一种‘我不能后退、不能老靠边儿站、我要勇敢站出来说一些’的姿态。”孟京辉表示,先锋它是一个集体的、潮流性的美学,它是这一代人和这一群人、一众人大家共同生长起来的美学状态。是我们一定要在这个时代,对自己负责,对整个社会生活负责,对这个时代的回应负责的状态。其次才是形式感,也就是当下我们常说的先锋戏剧的艺术特色。
“是自我表达与集体意识和艺术风格它们共同组成了这样一个先锋的、整体的氛围,所以它一直存在。”在当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先锋,但是想要让自己“锋利”首先得吸收先进的知识文化。对先进还是落后、新鲜还是俗套的东西得有一个基本的文化判断。
“岩石缝里生长出来的树和饱满沃土里生长出来的是不一样的,在文化上也是如此,我们都需要一个生长的环境,努力让自己生长的小环境和大环境统一起来。不然,有时候你在小环境里,觉得自己挺牛的,但若是把你放在一个大环境中,你会发现自己其实有很多残缺。怎么能把这种残缺和自己内生的力量结合在一起,是你要考虑的。人是超越不了时代和空间的,所以你要在恰如其分的时代里做理所应当的事儿。我觉得这样就可以了。”孟京辉说。
伤心咖啡馆之歌|海边的孟京辉:永远戏剧 永远先锋
文章插图
同样是时代洪流中的一粟,孟京辉在 20 世纪 90年代以他的方式刺破了固有的防线,用一种崭新的姿态向大家宣誓了自己的理想。
而这一行动也为他带来了一群忠实的粉丝、戏剧的追随者,在近 30 年的戏剧创作中,“孟氏”戏剧影响着一群又一群人。同时,也让孟京辉这个名字成为在谈论中国当代戏剧中绕不开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