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苏轼写了一封信,虚构了4个字,学者:原来勾践没有卧薪尝胆
清朝著名的文学家蒲松龄年轻的时候,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聊斋”,为了激励自己发奋读书,蒲松龄在书房的两侧写了一副楹联,十分出名: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文章插图
这里引用了“破釜沉舟”和“卧薪尝胆”历史典故,十分精妙。包括蒲松龄在内,明清文学家都以为“卧薪尝胆”说的以越王勾践,实际上,这并不准确,因为有学者分析:勾践根本没有卧薪尝胆。那“卧薪尝胆”这4个字,出自何处呢?这个成语,出自苏轼的一封信。
文章插图
早在三国时期,曹操命阮瑀(建安七子之一)代写一封信给孙权,建议孙权尊汉室为正宗,让孙权杀掉张昭,并且设计擒获刘备,孙权并未回应。到了宋朝,大文豪苏轼读这一段历史,十分感慨。苏轼模仿孙权的口吻,写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拟孙权答曹操书》,文章对曹操的种种论点进行驳斥,十分精彩。其中,“孙权”提到:
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
文章插图
这就是“卧薪尝胆”的最早出处,苏轼原文的意思是:孙权认为自己接受父、兄的基业,兢兢业业,不敢有半分怠慢,“卧薪尝胆”只是一种比喻,并非说孙权真的卧薪尝胆了。在苏轼之前,史书上只有“尝胆”而没有“卧薪”,“卧薪”两个字,是苏轼借题发挥出来的。
根据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邪?”
文章插图
根据《史记》的记载,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率军攻打越国,最终兵败去世。3年后,阖闾的儿子吴王夫差厉兵秣马,为父报仇,最终打败越国,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在吴国为奴3年,最终被放回越国。为了不忘过去之耻,勾践在自己的座位上面挂一个苦胆,每当在休息、睡觉的时候,都要尝一下苦胆,并且对自己说:“你忘了过去的耻辱吗?”以此来激励自己。
文章插图
【 越王勾践|苏轼写了一封信,虚构了4个字,学者:原来勾践没有卧薪尝胆】注意,《史记》中只写了“尝胆”,并没有写“卧薪”之事。卧薪,即睡在硬柴堆砌的“床”上,为了让自己睡的不要太舒适。有人说,会不会是司马迁记漏了?无独有偶,比《史记》更早的书籍,如《国语》和《左传》中,都没有记载勾践卧薪之事。在司马迁之后,如东汉时期的赵晔撰写的《吴越春秋》,记载曰:
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外,出入品尝,不绝于口。
也没有写“卧薪”,也就是说,在宋朝苏轼之前,不管是春秋时期的《左传》,还是西汉的《史记》,或是东汉的《吴越春秋》,最多只提了勾践“尝胆”,对“卧薪”之事都未提及。足可以说明,勾践并没有卧薪。
文章插图
所以说,所谓的卧薪尝胆,压根就是大文豪苏轼的杜撰,苏轼说“卧薪尝胆”的时候,并未提到勾践,他只是想借此来表达孙权励精图治,肩负特殊的使命而已。宋朝及以后的文人们,把“卧薪尝胆”和勾践的“尝胆”混为一谈,才有了勾践“卧薪尝胆”一说。
- 苏轼|西湖记想苏东坡
- 苏轼&和尚让苏轼留下笔墨, 无奈留写一副对联, 后人说这是在骂你!
- 中秋!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词, 没有豪放豁达, 有的只是悲情和婉约!
- 大文豪!大文豪苏轼这首诗自相矛盾,是他写错了还是故意为之?
- 春游$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词,豁达的人生态度让人醍醐灌顶!
- 欧阳修$苏轼一首最落寞的词,仅四句便写出世间最深的孤独,被传颂千年
- 美成@苏轼之后在词的创作上,产生过较大影响的词人是周邦彦!
- 焦釜&为表达“我好穷”,苏轼辛弃疾都写过大作,前者实惨,后者太调皮
- 苏轼|辞旧迎新,苏轼这首诗,一定要读一次!
- 蒲草&他因一首诗打动苏轼,与苏轼结下一段旷世友谊,知音可遇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