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朱西甯笔下的市井人心( 五 )


这七篇“台湾市井小说” , 让我读到了一种久违了的对人的原谅 。 朱西甯对人的私欲、软弱、堕落有极大的同情 , 这让我想起刘大任谈朱西甯的小说 , 说朱的作品属于“灰色地带的文学” 。 他把朱西甯放在鲁迅、吴组缃、沙汀所代表的那个写作传统中 , 认为1926年以前的鲁迅的小说创作正是在所谓“灰色地带”活动的 , “这就是为什么阿Q一点无产阶级气概也没有却有血有肉 , 祥林嫂毫无反抗意识却真正感动人的原因” 。 与之对照 , 朱西甯恰恰在台湾继续了这个“灰色传统” , “相对于人生的荒谬与世界的冷酷 , 一种拒绝妥协、拒绝投降的顽固意识似乎潜藏于深底 , 眼光从那个深度看出来 , 人性的幽微处 , 人际关系的真假虚实复杂面 , 暴露出来 , 构成了小说风景的实质内涵” 。
然而 , 如果说这七篇“台湾市井小说”同样亦可属于“灰色文学”地带 , 我想它们的独特却是在于“不灰色”的地方 。 因为懂得 , 所以原谅 。 朱西甯往往会给这些故事阴暗的调色板上增添一抹亮色 , 在小说中留下一些温度 。
《生活线下》中 , 经过激烈思想斗争后下决心将意外来钱交公的丁长发 , 卸下思想重担的那一刻 , 内心的魔鬼消失了 , 原先踟蹰的步子瞬间变得轻巧 , 他“快乐地跳上三轮 , 戴上墨镜 , 几乎是躲过一次大难 。 街心上行人车马稀少得总是使人感到正是夜深人静的时候 , 从墨镜里望出去 , 煞白的阳光就成了月色” 。 因为一个人选择了正直无愧的生活 , 原本酷热的骄阳产生了神奇的魔力 。
《屠狗记》里 , 被拾荒者折磨得奄奄一息的老黄狗最后又顽强地活了过来 , “仍在摇它那只蓬松的尾巴 , 那么不计旧恶地友善地摇着摇着……” , 经不住老狗本性善良的回应 , “钝刀从十不全儿的手里不经意地落下” 。 短短的《屠狗记》 , 就在人与动物互不自知的和解中结束了 。拾荒者食不果腹的物质境遇今后可能并不会改变 , 然而朱西甯以不写之写 , 暗示了主人公未来可能会发生精神境遇的变化 。
最令人感佩的依然是《福成白铁号》 。 尽管日常生活的沉沦看似无计可施 , 朱西甯还是在年轻一代身上施与了光明的魔法 。 虽然小街所代表的旧日繁盛已逝 , 少年前途茫茫 , 可“他仍有他自己喜爱的时光”——清晨 , “孩子可又春天一样地华丽了 。 在那样的时辰 , 阳光把他接出了那座墓穴似的小阁楼 , 阳光照出孩子的一对金翅膀 , 把他那张染黑了一整夜的脸庞又洗净了” , 诚然 , 朝阳带给孩子的勇气毕竟过于短暂 , 然而 , 这一接近神启的时刻 , 仿佛是上帝赐予少年涤荡自我的无言的时间 。
市井|朱西甯笔下的市井人心
文章图片

《狼》
作者:朱西甯
版本:理想国|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1年5月
基督教家庭出身的朱西甯 , 宗教性在其文学创作中成为一种温柔底色 , 除了那些浓烈灼热的“原乡书写”之外 , 他对这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的台湾市井小民也投入了最大程度的谅解 。 他深知艺术与社会改良的界限 , 注重艺术的纯度 , 并不会在小说中去行教化之事 。 他知道底层民生的艰难 , 生活对他们来说 , 着实是一种无尽的折磨 , 正如《福成白铁号》中所言 , “活着就是一种疲倦” , 他不会要求这些于生活水深火热中摸爬滚打的人去做一个英雄 , 正面强攻人间的不平与苦难 。 他只是把自己因怜悯而变得苍老的目光 , 投向这些市井普通人的内在自我 , 期待着他们醒来 。
作者 | 玉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