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养|《大悲咒》第三句

(第十五段)
3、【婆卢羯帝、烁钵啰耶pó lú jié dì shuò bō là yē】观世音菩萨显现受持钵相:钵就是凡夫吃饭的碗、出家人称为“钵”。钵是古代大乘比丘常随身携带的十八物之一。十八物是大乘比丘所应护持的贵重物品,亏其一则犯轻垢罪。其中又有重中轻三品,即:离三衣为舍堕、是重垢;离钵为突吉罗、是中垢;其余为轻垢。此中,小乘比丘仅用六种,即:三衣、钵、坐具、漉水囊,此六种通称比丘六物。十八物即:
供养|《大悲咒》第三句
文章插图

1、杨枝:即齿木,为清除口内臭气之用的木片。2、澡豆:指由大豆、小豆、豌豆等磨成的粉末,沐浴、洗涤时所用。3、三衣:一、僧伽梨:为九条乃至二十五条之袈裟,名大衣或祖衣,唯有行化乞食、进入聚落王宫、说法教化时穿着用。二、郁多罗僧:为七条之袈裟,名中衣,凡是诵戒听法,随众之时,都应在安陀会衣外,加披一件郁多罗僧。三、安陀会:为五条之袈裟。是在劳作、行路或者就寝时穿用的,因此又称为“内衣”。4、瓶:指军持,即水瓶,盛水供洗涤或饮水之用。5、钵:又称应量器,盛食物的用具。6、坐具:坐卧时敷陈于地上或床上的布。7、锡杖:头部挂镮的杖,步行时,镮振动出声,以警示路上的虫类,或行乞时唤起人家的注意。8、香炉:炷香招请诸佛的器具。9、漉水囊:又称滤水罗、漉囊或漉袋,指用于滤过水中之虫的布囊。
10、手巾:拭手的布,也包括拭面巾、拭身巾、拭脚巾等。11、刀子:供截衣、剃发、截爪之用的刃物。12、火燧:打火的器具。13、镊子:拔鼻毛或拔刺的用具。14、绳床:绳制的床,便于安坐禅观。15、经:佛所说的经典。16、律:即戒本。17、佛像:为供养而随身携带。18、菩萨像:为供养而随身携带。
以上第五的一条就是十八物之一的“钵”,钵是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的一种陶制器具,用来盛饭、菜、茶水等。僧人所用的食器,有瓦钵、铁钵、木钵。一钵之量刚够一僧食用,僧人只被允许携带三衣一钵,此钵则为向人乞食之用。现今泰国等南传佛教僧人,仍于每日凌晨沿门托钵乞食,教人舍贪,为众生种福田。
供养|《大悲咒》第三句
文章插图

《五分律》卷二十六中说:僧人不得使用金银七宝、牙、铜、石、木的钵,若使用金银乃至石钵、则犯突吉罗即犯中垢罪。若使用木钵、则犯偷兰遮:偷兰遮是除突吉罗罪外,其余一切或轻或重的因罪、果罪,皆总称为偷兰遮。若如外道之使用铜钵、则犯突吉罗。仅准许使用铁钵、瓦钵、苏摩钵即瓷器烧造的特殊佛钵。
为什么不能用金银七宝、牙、铜、石、木的钵呢?据《佛本行集经·二商奉食品》中说:佛陀初成道时,北天竺有“帝梨富娑”与“跋梨迦”两位商主,将很好吃的食物“糗酪蜜搏”供养佛陀。
佛陀心想:往昔诸佛,皆是持钵受供,我如今没有钵,当以什么器皿来接受二位商主的食物供养呢?这时四天王知道了,立即用金钵奉上,佛不肯受。四天王又以银钵、玻璃钵、琉璃钵、赤珠钵、玛瑙钵、砗磲钵相继奉上,佛陀皆不受。
这时四天王以石钵奉上,佛陀又思维:如若只受一钵,其他三位天王必将产生烦恼。于是佛陀将四钵相叠安置在左手,再以右手按下,合成一个钵。而说偈言:“我昔功德诸果满,以发哀悯清净心;是故今四大天王,清净牢固施我钵。”由此可见,佛陀用于吃饭的钵,是四大天王送的四个钵被佛陀用神力将其合成的一个钵,足见佛陀的细心,生怕因自己的大意而伤害了任何一个人的好意。这也是之后僧人为什么不用金银七宝、牙、铜、石、木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