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下沉年代》:美国梦是怎样覆灭的

“没人能说清解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曾经有一束线圈将美国人安全地绑在一起 , 有时甚至紧得令人窒息 , 可不知从何时开始松开了 。 就像任何重大变化一样 , 解体在无数时刻、以无数方式开始……”这是纪实作品《下沉年代》的开篇 。
《下沉年代》是美国采访人员、作家乔治·帕克的代表作 , 不同于一般的纪实文学常会采取的审慎态度 , 作者在开篇即以这样一种饱含情绪的、又言之凿凿的定论来形容近三十年的美国 。 在作者乔治·帕克看来 , 从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的1933年开始 , 美国在20世纪由民主党长期主导政局 , 其间迎来战后经济飞速增长的黄金时期 , 直至1970年代开始减缓乃至停滞 。 在《下沉年代》的开篇 , 作者即将美国从1970年代至今的发展总结为一场漫长的“解体”(Unwinding) ,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擎就指出《下沉年代》“是一个时代苍凉的侧影:受挫的努力 , 被辜负的信任 , 凋零的生机 , 以及日渐黯淡的希望 。 呈现了美国三十多年的沧桑巨变 , 也为当下社会撕裂的悲剧写下了发人深省的前传 。 ”
|对话|《下沉年代》:美国梦是怎样覆灭的
本文图片

《下沉年代》书影
中文版本厚达500多页的《下沉年代》并不是很轻便易读的作品 , 但却在全球取得现象级的成功 , 登上亚马逊及《纽约时报》畅销榜 , 入选Slate“过去25年最佳50本非虚构” 。 在简体版推出后不久 , 《下沉年代》迅速成为豆瓣最受关注非虚构图书榜第一名 , 连续上榜三个月 , 并在当当社科类畅销榜排名第一 , 持续至今 。
为何一本聚焦美国的书会在国内引起如何巨大的反响?最近 , 万圣书园创始人刘苏里、作家梁文道及社会学学者严飞就《下沉年代》进行了分享 。
|对话|《下沉年代》:美国梦是怎样覆灭的
本文图片

刘苏里
《下沉年代》以时代为线索跟踪了几个主要人物:来自美国南方破落烟草种植家族的创业者迪恩·普莱斯;在锈带长大的黑人瘾君子之女塔米·托马斯;心怀理想主义、秉持着自由意志的硅谷奋斗典型PayPal创始人彼得·蒂尔;在华盛顿充当说客参与政治活动的那一类中产阶级人的缩影杰夫·康诺顿 。 由这几个人的经历辐射至对整个美国的社会生态的观察 , 也写及过去三十年深刻地影响美国社会或风潮的人 , 如山姆·沃尔顿 , 纽特·金里奇 , 科林·鲍威尔 , 罗伯特·鲁宾;JAY-Z , 伊丽莎白·沃伦……
人物之间的命运形成巧妙的交错 , 比如最先出场的创业者迪恩·普莱斯经营的便利店面临的最大危机来自于其所在的罗金厄姆县开设了三家沃尔玛“一个只有九万人的贫穷农业县里开了三家沃尔玛:这将消灭该地区几乎所有尚存的杂货店、服装店和药店;因为沃尔玛还出售打折汽油 , 最终它也会消灭卡车休息站的老板 。 两千五百人申请了梅奥丹沃尔玛的三百零七个’助理合伙人’职位 , 平均时薪九点八五美元 , 也就是每年一万六千一百零八美元 。 ”
作者以生动的譬喻将山姆·沃尔顿比作一只总是想赢的猛禽 , “山姆在他那架小型两座飞机上寻找开店地点 , 他在城镇上空低空飞行 , 侦查道路和建筑模式 , 寻找合适的空地” 。 山姆利用他从经商以来一直反复使用的“低价买入、低价卖出、高交易量、快速回笼资金”的哲学 , 为消费者们提供低价商品 。
【|对话|《下沉年代》:美国梦是怎样覆灭的】“只有在被当作民间个人崇拜的对象的山姆去世之后 , 在这位沃尔玛的乡下创始人不再作为它的公众面孔出现之后 , 这个国家才开始明白过来 , 他的公司都做了什么 。 多年以来 , 美国变得越来越像沃尔玛 。 它变得廉价了 。 价格更便宜工资也更低 。 工厂中的工会工作岗位减少 , 作为商店售货员的兼职工作增加 。 曾让山姆先生看到机会的小城镇变得越来越贫穷 , 这意味着那里的消费者越来越依赖于日常低价 , 因此他们所有东西都在沃尔玛购买 , 可能也不得不在那里工作 。 掏空心脏地带对公司的账本有利 。 ……像梅西百货这样的前中产阶级经济堡垒逐渐消失 , 美国开始再一次变得像山姆先生长大的乡下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