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文科建设的南山愿景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新文科建设的南山愿景” 。 刚才大会宣读了浙江高校关于新文科建设的“南山共识” , 我就借着“南山”这个词来讲 。
中国美术学院是在南山路上 , 好像美院也把很多荣誉性讲座的名称都冠以“南山” , 这次浙江的新文科建设又称作“南山共识” 。 美院为什么要把很多荣誉性的东西以“南山”冠名呢?我并不很清楚 。 但我想说 , 南或者南山 , 在中国的文化里面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方位概念 , 它更是代表着一种具有理想性质的文化意象 。 “南”在汉字语义上是指阳气上升之处 , 是生命发育成长的地方 , “南山”是一个充满生机、理想的象征 。 《诗经·小雅》里面有一首《节南山》诗 , “节彼南山 , 维石岩岩 。 赫赫师尹 , 民俱尔瞻 。 ”就是用“南山”来比喻万民敬仰的太师尹 。
我用“南山愿景”来切入我的话题 , 自然就要想 , 中国教育的“南山”是谁?谁能够成为我们心中的“南山” 。 南山愿景是未来的愿景 , 但也决不是空想 , 而是基于过往历史的回望 , 当然这样的回望中 , 一定也包含着我们心中的理想 。 在中国教育史上能够堪称南山的是谁呢?毫无疑问 , 就是孔子 。 这恐怕是大家没有什么异议的 。 不仅中国人这样认为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是这样认为 。 那么 , 我们来看孔子是如何开展他的教育的 。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他的教育实践非常博大 , 显然在今天这样一个场合是没法讲完的 , 我这里只讲一点教育内容 。
孔子的教育强调六艺之教 。 “六艺”有两个解释:第一个解释是在《周礼》中讲的 , 六艺是六种技能 , 奏乐、射箭、驾车等等六种技能 , 六种工具性的技能 , 每一种技能中也都有非常复杂的技术要求 。 第二个解释是在《礼记》中讲的 , 孔子的六艺之教是六种经典的教育 , 这就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 这六种书 , 后世认为是经过孔子删修留下来的 , 成为了经典 , 但是孔子之前 , 这六种书已经都有了 , 都是历史文献的汇编 , 孔子就是用这样六种传统的文献来教育他的学生的 。 我们比较这两种东西 , 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内容中的一些明显特点 。 一个就是刚才讲得的技能教育 , 另一个就是这个通过古典的教育来综合地培养一个人 。 温柔敦厚是《诗》教 , 疏通知远是《书》教 , 广博易乐是《乐》教 , 恭俭庄敬是《礼》教 , 洁净精微是《易》教 , 属辞比事是《春秋》教 , 这六教围绕着的是人的整体素质或品德的培养 。 在孔子的教育中 , 人的素质培养或品德培养并不能脱离技能的培养 。 今天讲要立德树人 ,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 , 但是人的培养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 , 必须跟具体技能的传授有密切的关联 , 这是孔子教育的第一个重要理念 , 人的教育和人的技能的教育是相融合的 。
此外 , 在孔子的教育中 , 我们可以看到 , 教育其实是分科的 , 无论是六种技能 , 还是六种经典 。 虽然孔子的学生通六艺者不少 , 有七十二贤人的说法 , 但孔子学生一共有三千 , 通六艺者七十二人 , 百分比也是有限的 。 孔子的教育同样是分科教育 , 但是孔子追求的是通贯 , 没有说只学一门就行了 。 这是关键 。
总之 , 孔子教育的这两条非常重要 , 一是人的教育和技能的教育要结合 , 人的教育是融入技能教育当中 , 而技能教育也不只仅仅技能教育 , 跟人的教育相一致 。 二是教育需要分科 , 但是分科不等于不贯通 , 分科的同时也要有贯通的视野与可能 。 现在 , 当我们讲新文科建设的南山愿景 , 历史中的孔子就是我们需要礼敬的南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