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孔子为何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商周民字或解开谜团( 二 )

国人|孔子为何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商周民字或解开谜团
文章插图
03但翻看孔子言行,孔子第一个创办私学,说过“有教无类”、“仁者爱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还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从他一贯主张来看,孔子应该又不赞成愚民政策。既然孔子不赞成愚民政策,那么真会说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吗?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言行,首先需要了解其时代背景,如今看来某些愚昧、可笑的古人行为,但在古人看来却很正常。孔子说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孔子时代,社会的大致构成是国人、野人、奴隶,其中野人地位等同于奴隶。所谓野人,是国野制之下的野人,居住在城镇里的叫国人,居住在之外的叫野人。国人与野人的地位大不相同,政治待遇有着天壤之别,国人有一定的参政议政权利,战时成为主要军事力量,野人甚至连当兵的权力都没有,处于被统治地位。国与野的对立,是西周时期阶级矛盾的具体体现,也是西周奴隶制度的一个特点。可见,如果孔子所说的“民”,仅仅只是野人与奴隶,那么“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说尽管不完美,却符合时代特征,即可以驱使野人与奴隶去做事,却不能让他们知道为什么。国人|孔子为何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商周民字或解开谜团
文章插图
这一假设并非不可能,原因有四:其一,孔子可以有教无类、仁义爱人,学习与仁爱上可以不限各阶层百姓,因为“有教无类”在于学习周礼,“仁义爱人”在于希望统治者怜悯底层百姓,国人与贵族都可以容忍这些观点。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明显涉及了政治权利,如果使野人等也能知之,无视国野之别,估计立马就会成为国人与贵族眼里的眼中钉肉中刺,除之而后快。其二,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往往都会存在历史局限性。在国人与野人泾渭分明的时代,孔子的言行很难突破这种时代背景,从而将国人与野人一视同仁。其二,孔子一生倡导维护周礼,维护周天子的统治,自然也会维护周朝的国野制,如果对野人、奴隶“使知之”,那么可能就会造成国野制的崩溃,破坏周礼系统。其三,民字最初是指奴隶,至孔子时代,会不会变成包括国人、野人、奴隶在内的一切百姓?显然不太可能,最大可能是指野人与奴隶,或者至多再包括一些地位低下的国人。因此,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理解,关键或许不在于如何断句,而在于对民字内涵的理解。国人|孔子为何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商周民字或解开谜团
文章插图
综上,通过孔子时代背景与先秦民之地位可知,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中的“民”,应该不包括地位较高的国人,而是野人或奴隶,这两类人自然只有资格干活,没有资格了解为什么干活。当然,孔子这么说也不妨碍其伟大,时代使然也。西方雕塑维纳斯,断了一条胳膊,却被公认为缺陷美。孔子说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固然对其名声有所影响,但何尝不是又一种缺陷美?参考资料:《周礼》、《说文解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