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国学大师余秋雨水平如何?陈丹青的评价浅显,王朔则一针见血

名声是一把双刃剑,它能把人捧上云端,也能让人坠落悬崖。
一、 文化学者成为明星学者
余秋雨是中国颇有名气的文化学者,他的散文往往是通过优美的文字来讲述中国大地上的文化知识。最为人所知的散文集就是《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这一类文化散文刚出现在市面上的时候,读者对这样的文字风格非常着迷,有的中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都有意模仿余秋雨的文风。
散文|国学大师余秋雨水平如何?陈丹青的评价浅显,王朔则一针见血
文章插图

余秋雨经常从一个地方、一个景点出发,移步换景,作者的思考和想象也在不断发散,可以说是穿越时间和空间,整篇散文读起来荡气回肠。
对于一个名人来说,如何在众多赞誉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是很重要的。人们喜爱余秋雨的散文,也渐渐地将它推到了悬崖边上,过誉的言论在摇旗呐喊,批评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一开始,一些人把余秋雨捧为“国学大师”,仿佛余秋雨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代言人。余秋雨本人也摇身一变,一下子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他不仅忙于出版,还忙于登上电视节目、晚会,在聚光灯下迷失了自己。
散文|国学大师余秋雨水平如何?陈丹青的评价浅显,王朔则一针见血
文章插图

越来越多的人读余秋雨的书,越来越多人发现了书中的问题。一些读者指出书中的错别字,其中甚至有一些常识性的错误,还有一些读者指出,余秋雨的散文有许多矫饰的地方,一个小小的细节用了太多华丽的词藻来渲染,的确是有形式大于内容的嫌疑。
余秋雨进入校园后,许多中学生开始模仿余秋雨的文风。许多中学生对余秋雨的模仿只停留在词藻的层面上。这样的写作方式一旦运用不好,就会形成无病呻吟的文风,文章的形式远远大于内容,抒发的情感也往往过于做作。
我们不得不承认,余秋雨的文章对当代人的生活影响很大,可以算得上是学者明星了。易中天、于丹都跟他有着类似的境遇,在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红极一时,却又因为过誉而遭到了更为强烈的质疑。
散文|国学大师余秋雨水平如何?陈丹青的评价浅显,王朔则一针见血
文章插图

【 散文|国学大师余秋雨水平如何?陈丹青的评价浅显,王朔则一针见血】二、 知识分子的质疑
在主流的文学文化圈子里,对余秋雨一直有着尖锐的批评。其中就有两个代表人物,一个是陈丹青,一个是王朔。
陈丹青曾经说过,他觉得余秋雨“无耻”。2008年,余秋雨曾经做过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当时,汶川大地震的灾民向政府请愿,希望调查一下地震倒塌房屋的质量问题,追查一下负责的承包商和相关学校领导。地震灾民的愿望本来是合理的,毕竟学校房屋倒塌夺去了孩子的生命,他们希望讨回一个公道。
散文|国学大师余秋雨水平如何?陈丹青的评价浅显,王朔则一针见血
文章插图

余秋雨对这个灾民的请愿是另一种态度,他认为灾民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向政府请愿,他还在博客上专门写了《含泪劝告请愿灾民》一文,他说灾民不应该被反华势力利用。当时,反对文章观点的网友有很多。陈丹青就尖锐地指出:
“余秋雨就是敢或者不愿谈论现实问题,包括教育、政治等方面敏感的问题。”
为什么陈丹青会有这样的看法呢?还是因为陈丹青对知识分子责任的观点与余秋雨不同。陈丹青一向特别赞赏鲁迅,在他眼里,余秋雨这样的做法是在粉饰太平,他认为,一个文人还是要尖锐地批判社会的弊病。
散文|国学大师余秋雨水平如何?陈丹青的评价浅显,王朔则一针见血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