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贾府中的嬷嬷们

贾府中的嬷嬷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管着送人、引路、传话、值宿的,像晴雯被撵之后袭人打发给晴雯送衣服的宋嬷嬷就属于这一类。这类嬷嬷同夏婆子、何婆子等众婆子一样,虽各管一摊事儿,但没什么地位,作者在她们身上费的笔墨也不多。另一类是年高有体面的嬷嬷。这类嬷嬷多半是贾府公子、小姐的教引嬷嬷或奶妈,如黛玉的奶妈王妈妈,宝玉的奶妈李嬷嬷,贾琏的奶妈赵嬷嬷。王嬷嬷过于年老,书中一笔带过,没什么故事,倒是李嬷嬷和赵嬷嬷各有几段好看的文字。
【 宝玉|贾府中的嬷嬷们】李嬷嬷从小把宝玉奶大,但宝玉一点也不领她的情。李嬷嬷吃他几个包子他生气,喝他一杯茶他也生气,要不是袭人从中做和事佬,李嬷嬷后来吃了他的一碗酥酪他肯定也会大发雷霆。宝玉从来没有把李嬷嬷当成奶娘来对待,在他看来,李嬷嬷纯粹就是一个讨人嫌的老婆子,和撵着司棋快出园子的周瑞家的、告倒晴雯的王善保家的、忙着到他屋里吹汤显好的芳官的干娘没什么两样,都是“鱼眼睛”之属。
李嬷嬷奶了宝玉一场却没在宝玉心中留下什么好形象,这跟她的心态有很大关系:她太依老卖老了。在这一点上李嬷嬷跟焦大有些相似。焦大固然是贾老太爷的救命恩人,但由于他一直躺在几十年前的军功上睡大觉,还不把年轻主子放在眼里,自然不会有好下场。李嬷嬷呢,动辄就提“我的血变的奶,吃的长这么大……”也完全是一种矜功自夸的口吻。邀功的人往往是不得功的,李嬷嬷生怕宝玉忘记她的养育之恩,絮叨起来没个完,结果适得其反,宝玉反而恼了她,说她“不过仗着我小时候吃过她几日奶罢了。如今逞得她比祖宗还大了。如今我又吃不着奶了,白白的养着祖宗作什么!撵了出去,大家干净!”这倒不能全怪宝玉忘恩负义,因为李嬷嬷管宝玉几乎完全是为了应付“公差”。她动辄约束宝玉,不过是为了避免贾母责她失职,只要她认为贾母抓不着她的过失,她便不会在宝玉身上尽责。这种态度,在宝玉到薛姨妈家吃酒一事上表现得最为清楚。她不让宝玉吃酒就是为了怕贾母骂,一旦薛姨妈答应宝玉吃多了酒一切责任不用她负,她便乐得赶紧回家歇着去了。李嬷嬷的这种敷衍塞责,宝玉看得十分清楚,所以对李嬷嬷便有了“她比老太太还受用”的评价。李嬷嬷奶宝玉,不过是为了求个回报。宝玉不领她的情,她便预感到这种回报有丧失的危险。“把你奶了这么大,到如今吃不着奶了,把我丢在一旁……”这便是李嬷嬷产生的一种失落感。宝玉不亲近她而亲近袭人、晴雯们,又使她看到了年轻丫鬟们对自己地位的威胁,于是,她所有的怒气便都发泄到这些丫头们身上,骂她们是“狐媚子”、“妖精似的哄宝玉”。而宝玉又是重女儿厌婆子的,李嬷嬷对他身边的女儿们没好气,宝玉自然就会对李嬷嬷没好气。一来二去,两人的矛盾就加深了。可是,李嬷嬷又不懂得回避矛盾,虽告老解事出去,却又不甘心完全退出,还时不时地到宝玉房间“参政议政”,在睛雯辈看来,这又是对她们权利的侵犯,自然更加嫌弃她。“好一个讨厌的老货!”这是众丫头对李嬷嬷的操行评语。由此也可看出,李嬷嬷这奶妈做得十分失败。
与李嬷嬷相比,贾琏的奶妈赵嬷嬷倒是一个聪明人。李嬷嬷爱揭人的短,她揭出袭人是“几两臭银子买来的毛丫头”的出身不说,还声称知道宝玉和袭人之间的那些“私事”,这就既得罪了袭人也得罪了宝玉。对这类事,赵嬷嬷处理得就非常好:当王熙凤讥刺贾琏拿着“外人”当“内人”待的时候,赵嬷嬷却说:“若说‘内人’‘外人’这些混帐原故,我们爷是没有,不过是脸软心慈,搁不住人求两句罢了。”你瞧,多维护贾琏和凤姐的面子!李嬷嬷到宝玉屋里是抢吃的抢喝的,赵嬷嬷一到贾琏处,凤姐是好酒好菜地热情招待。赵嬷嬷并不像李嬷嬷那样为了多吃一口茶、一碗酪而讨人嫌。她是见过贾家姑苏扬州一次接驾、江南甄家四次接驾的大世面的人(赵嬷嬷可能原是贾家的旧奴,后来转到甄家去,再后来又由甄府转回贾府),心胸也宽,气魄也大,心眼也多。她深知王熙凤是爱揽事逞能的人,元妃省亲的事情一定下,她就忙着为没工作的儿子赵天梁、赵天栋找事儿做(那时候就有待岗的人?)。名义上是求贾琏,实际上是求凤姐。由于时机选得好,话说得到位,儿子工作的事谈笑之间就办成了。在为人做事待人接物上,赵嬷嬷比李嬷嬷确实高出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