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艺|休门依旧听吹歌( 三 )


这些藏龙卧虎的民间高人 , 一出手就吸引了付锡芬 。 而他大剧团专业演奏者的身份 , 也令吹歌老艺人们肃然起敬 。
付锡芬泡在休门这片吹歌艺术的富饶之地 。
“这些音乐多好啊!可是老艺人们 , 有的连工尺谱都不知道 。 那么多好曲子 , 我可不能让它们没了!”付锡芬在部队时 , 赶上了文工团推广简谱 , 而且他从小练耳 , 听音功夫了得 。 于是便拉着这些老艺人 , 一点点哼、一点点吹、一点点推敲 , 到底整理出来了流传于他们中的三百多首吹歌曲谱 。
|守艺|休门依旧听吹歌
本文图片

付锡芬参加休门吹歌艺术讲演 。

“地下”艺术团
1987年10月1日 , 今天石家庄最繁华的核心商业区——北国商城附近 , 还有许多杂乱的小胡同、矮平房 。 其中一间屋门口 , 一位三十多岁男子 , 把一块牌子竖了起来:休门办事处民间吹歌班 。
他正是两个多月前从市评剧团调入休门街道办事处的付锡芬 。
付锡芬说 , 他是为了传承休门吹歌 , 才主动请缨 , 来当这个跟光杆司令差不多的“文化站站长”兼“吹歌班主”的 。 之所以产生如此迫切的想法 , 是因为当时休门的吹歌艺人 , 只剩下三位老先生了 。 眼见他们不断老去 , 付锡芬意识到 , 再没人接着把这样地道的吹歌班子撑下去 , 曾经让他着迷的休门吹歌 , 就要成为绝响了 。
2016年 , 休门村城中村改造工程开始回迁 , 有关单位答应了付锡芬的请求:为他特别补偿了一套面积较大的地下室 。 原来从旧址“漂流”到他处的吹歌班 , 即“石家庄休门吹歌艺术团” , 终于又迁回了休门 。
这个名副其实的“地下艺术团” , 成为付锡芬心中位置最高的舞台 。
被付锡芬视若珍宝的 , 还有另一间地下室 。
石家庄市南长街66号 , 付锡芬和妻子李继荣现在居住的一楼楼下 , 安置着他创办的“古老乐器博物馆石家庄展演中心” 。
在这间2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里 , 藏着他的一千多件宝贝 , 也藏着一部河北民间音乐史 。
这些老乐器像他的孩子 , 也像他的伙计 。 每天除了吃饭、睡觉 , 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耗费在这里:拾掇修补乐器 , 要不然 , 就自个儿练练功 。
他说这里好 , 吹拉弹唱不影响人家 , 不然在这大都市里 , 唢呐音儿一起 , 投诉还不纷至沓来?谁让在当下音乐欣赏的口味里 , 唢呐已被隐约戏谑地贴上了“流氓乐器”的标签呢 。
付锡芬不接受这样的戏谑 。 吹了一辈子唢呐的他 , 相信“音乐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他把这句话制成标语横幅 , 挂在小小的博物馆里 。
光是各种尺寸和材质的笙 , 就排了几十把 , 其中不乏十分罕见的品种 。 从最小的管子 , 到最大的喇叭 , 收集这些乐器花了他60多年时光 。
管子和唢呐最多 , 既有尺寸小、声音高的“小海笛儿” , 也有他用好不容易搜罗来的老红木秤杆亲手制作的1.2米“巨型管” 。
河北吹歌过去只有中、高音 , 这支管子为河北吹歌补充了低音部的优美 , 也奏出了付锡芬音乐追求上的青春之歌 。
这间被民族乐器挤得满满当当的地下室 , 像是这位吹歌老艺人构筑的最后堡垒 。 这些乐器 , 也许曾经是不知何时、何方的吹歌手 , 用来与命运抗争的武器 。 但今天 , 他想把它们当作礼物 , 送给这个新世界 。
|守艺|休门依旧听吹歌
本文图片

付锡芬和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的学生参加汇演 。

新观众 , 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