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中国职业足球纠纷仲裁,靠法律还是行规?

中国足协|中国职业足球纠纷仲裁,靠法律还是行规?

文章图片

中国足协|中国职业足球纠纷仲裁,靠法律还是行规?

文章图片

中国足协|中国职业足球纠纷仲裁,靠法律还是行规?

文章图片

中国足协|中国职业足球纠纷仲裁,靠法律还是行规?

文章图片

中国足协|中国职业足球纠纷仲裁,靠法律还是行规?

记者程善报道上一期 , 本报刊登了《面对讨薪 , 为何仲裁委“无动于衷”》的文章 , 独家解密了中国足球处理行业纠纷的最高机构——中国足协仲裁委员会(下简称仲裁委)在讨薪事件多发的情况下 , 为何没有“及时出手” 。 本期 , 本报采访了仲裁委主任范铭超 , 就涉及中国职业足球范围 , 与众多争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解读 。
2021年上半年 , 仲裁委完成了121起仲裁案件的结案工作 , 其中已经裁决但被裁决方迟迟不履约的案件46起 。 以半年180天来算 , 仲裁委要占用相当一部分节假日时间 , 处理业内纠纷 , 所以 , 很多案件的审结周期较长 , 也就不难理解了 。
本年度的仲裁案件 , 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首当其冲的是合同问题 , 包括履行以及终止的各种争议和欠薪问题 , 这类案件占据仲裁案件过半的比例;其次是培训补偿与联合机制补偿的追偿问题;第三类则是业余球员与培训机构间就培训协议认定的相关问题 。
无论是过去已经审结的 , 还是目前仍在审理的 , 争议最多 , 处理难度最大的 , 便是俱乐部与球员、教练间的合同纠纷问题 , 而合同纠纷适用的法律法规原则范围 , 裁定的主要依据以及裁决标准是否统一 , 外界普遍缺乏足够的认知和了解 。
在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前 , 先了解一下仲裁委的相关背景 。
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曾经发表过职业足球应该带有一些公益性质的言论 , 遭到了外界的猛烈抨击 。 不过 , 足协的仲裁委 , 却是“公益属性”极强的部门 。
整个仲裁委由10位法律界专业人士组成 , 全部来自足协以外的单位 , 其中主任范铭超是上海仲裁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的仲裁员 , 曾任国际商会仲裁院亚洲区主任;副主任刘万勇是律师事务所主任 , 曾任足协纪律委员会委员 , 2019年起当选仲裁委副主任 , 去年 , 他主编了《足球行业法律规范汇编》一书 。
常年为足协处理各种纠纷的委员们 , 没有固定的薪资待遇 , 唯一的收入就是费尽心力做出一份裁决书后得到的几百元津贴 。 需要指出的是 , 为了保证仲裁委主任、委员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 根据足协规定 , 他们都承诺不在仲裁委的任何案件中担任代理人 , 无论是否与相应案件存在任何关联 。 所以 , 担任仲裁委委员 , 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额外的或者潜在的业务 。
那么 , 这些执业律师为何不能对他们所裁决的职业足球领域内的各种纠纷收取相应的费用呢?原因在于仲裁委的特殊性 。
中国足协本身属于民间社团性质 , 而仲裁委只是社团的一个部门 。 尽管起到的作用和其他国家仲裁机构或者专业领域仲裁机构的作用极为相近 , 但受限于服务范围窄 , 面对人群有限 , 非地方政府牵头组建 , 所以 , 国家没有赋予仲裁委具有按照仲裁案件金额比例收费的职能 , 但是 , 仲裁委又是必须常设且极为重要的一个机构 , 所以 , 只能邀请一些热爱足球事业 , 对足球行业的法律法规熟知的律师“兼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