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伯兴|实临是根基,意临是超越

金先生书法根植传统 , 取法颜真卿、于右任的厚重大度 , 徐生翁、陶博吾的宽博古拙 , 王羲之、米芾的灵动快捷 , 将魏碑、汉隶的险绝雄强等融入其中 , 并注意从民间书法中吸取营养 , 最终博采众长 , 融会贯通 , “济成厥美” , 概而言之 , 其美有四:一曰朴拙、率真 。 金先生书法结字稚拙率意 , 体势跌宕多变 , 大小、短长、宽窄、奇正皆因字立形、随体赋势 , 用笔老辣、生拙、枯涩 , 常“不按常理出牌” , 故写出来的字显得不衫不履 , 人或谓之“丑” , 但其朴拙、率意却让人过目难忘 , 有一种大朴不雕的美 。
——吴绍学
|金伯兴|实临是根基,意临是超越
本文图片

金伯兴
帖在手上 , 先要仔细看 , 认真读 , 领会本帖的用笔(起笔、收笔)、结构(偏旁、部首)的主要方法和特点 , 然后才可以下笔临习 。 临习时 , 不要看一笔临一笔 , 否则临习的字只见形貌 , 不见神采 。 开始临帖 , 基本功不到 , 不会临得很像 , 这很正常 。 临帖像与不像是相对而言 , 经过反复临习 , 就会逐渐达到形神兼备 。
临帖一定要心静 , 没有杂念 。 万万不可一心两用 , 否则十临不如一临 。
临帖是锤炼技法的手段 , 创作才是目的 。 临帖与创作要两者兼顾 , 齐头并进 。 从临帖到创作 , 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 才能使作品达于自然、和谐和统一 。
|金伯兴|实临是根基,意临是超越
本文图片

金伯兴书法
实临是根基 , 意临是超越 。 实临在先 , 意临在后 , 由前到后是必须遵守的临习法则 。
学书法要临帖 , 这是必须的 , 但不是天天临帖就能成为书法家 。 临帖不是死临 , 临帖一定要有思想 , 举一反三 , 才能获得效果 。 这个道理很简单 , 但不一定每位学书人都能懂得 。
临帖应该提倡多元化 , 不能指令别人临什么帖 , 这样才能让临习者自己寻找临习空间 , 发挥自身的“造血”功能 。
临帖首先要参透其意 , 而不在于循规蹈矩 , 分毫不离 。 实际上分毫不离是做不到的 , 经过较长时间临习 , 逐步做到形似神似 , 如果临到有七八成形神兼备也就不错了 。
“临帖——实践——创作”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 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 , 在于个人的人生经历、审美观念、学识修养和领悟能力 。 所以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 。
金伯兴书法
学书法 , 无捷径可走 , 只有靠临习碑帖来提高技能 , 常言道:碑帖就是老师 。 但有的人很自信地走自己的路 , 不临帖 , 任笔为书 , 信手涂鸦 , 总不能成器 。 不但进步不快 , 反而染上了习气 , 改正也难 。 这种人吃亏在于不去好好临帖 。
学书法没有什么奥妙 , 一是老老实实临帖 , 好好向古人学习;二是认真理解书法的含义 , 拓宽视野 , 学会变通 , 举一反三 。 在这里 , 我讲一件事:有天晚上 , 有位领导在加班 , 没有烟抽了 , 就请旁人到街上帮忙买包“永光”烟 , 因为商店没有“永光”烟卖 , 他就空手回来了 。 这事给我们启示:学书、办事都要用脑子 , 要会变通 。
|金伯兴|实临是根基,意临是超越
本文图片

金伯兴书法
临过多少帖 , 都不能说明问题 。 因为有的临帖时间长 , 有的短 , 临的长短也不是标准 , 还有吸收快慢的问题 。 问题是你如何去把握 , 如何去选择 , 如何分割临的时间和阶段 , 这是自己的事 。 你可以跟着别人走 , 也可以自己选择 , 但要与别人拉开距离 , 我们需要的是与人不同 , 就要从临帖开始 。 研究书法的人 , 如果没有自己的面貌 , 你的作品与张三、李四一个模样 , 就体现不了自身价值 , 更谈不上创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