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以水墨书写心灵深处的万般思绪,这是张江舟的“尘寰墨语”( 二 )


语言|以水墨书写心灵深处的万般思绪,这是张江舟的“尘寰墨语”
文章图片

展览现场
中国国家画院前副院长纪连彬在采访中谈道:“张江舟的这批作品 , 既有与此前‘生命·墨语’的某种延伸与关联 , 也通过全新的作品架构、笔墨形式与艺术语言 , 重新探讨了他对于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 以及他对于人生、社会和自然的体悟 。 今天 , 我们能在他充满个性化的水墨语言与个人符号的运用中 , 感受到他作为一位有着高度责任心的艺术家面对当下社会的思考 , 我觉得这是他给予我艺术上最深刻的领悟 。 ”
语言|以水墨书写心灵深处的万般思绪,这是张江舟的“尘寰墨语”
文章图片

展览现场
“此前张江舟的生命墨语 , 更多表达地是对生命伤逝的一种悲怀 , 发掘到了人性深处对于生命的思考 , 而这次他像是回到现实中 , 传递出人们在不同生命境遇中的情感表达 , 有对生命的赞扬、哀叹与忧郁 , 种种情绪像是被冰结在一起 。 ”中国国家画院原美术馆馆长何加林说道 , “所以我们看江舟的作品 , 不但要从艺术语言上理解他如何率真地表达情绪 , 还要体会他带给我们的心境与直觉的变化 。 他的作品实际上是一个现代人对于生活的理解 , 但又超越了对现实生活的直接再现 , 而是通过笔墨传递一种内在精神的格局 。 ”
语言|以水墨书写心灵深处的万般思绪,这是张江舟的“尘寰墨语”
文章图片

展览现场
张江舟多年来在人物画的思考与推进上真正深入到了文化的深层 , 他开始从人性的角度来观照人物画的笔墨与造型 。 画面上呈现出碎片式 , 凝聚式 , 敦厚式的全新笔墨与造型 , 传达出具有沉雄与冲淡并融的一种当代审美创新与探索 。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教授田黎明在采访中就张江舟艺术语言中的生命力量谈到:“张江舟把人物造型与笔墨方位与平衡、扭曲、挣扎、阵痛一起向着升华 , 向着整体 , 向着从遭遇升向境遇 , 向着他内心的发问 , 向着人性的内美转化为大我之境 , 这种审美我觉得在江舟的作品中生发出一种崇高的意味 , 这种崇高感体现了江舟对人物造型和笔墨的新思考 , 新创造 。 ”
语言|以水墨书写心灵深处的万般思绪,这是张江舟的“尘寰墨语”
文章图片

展览现场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孟奇从三个层次为我们讲述了他此次观展的感受:“虽然我对张江舟非常熟悉 , 但今天一下看到他近来创作的这么多、这么大尺幅的作品 , 还是让我大吃一惊 。 首先我认为不管他的艺术语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但是我们仍旧能从作品中感受到张江舟极强的写实功底;再者 , 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张江舟吸收了大量德国表现主义的手法 , 并且已然运用自如 , 跟过去他写实性的创作已经拉开了很大的距离 , 像是一种从心底深处流动出的表达;当然 , 这种艺术形式的变化更多还是表明了他此刻内心追求的变化 , 就是说江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方法相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因为绘画最终表达的都是自己 。 ”
语言|以水墨书写心灵深处的万般思绪,这是张江舟的“尘寰墨语”
文章图片

展览现场
近期曾邀请张江舟参与其所策划展览的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在采访中谈道 , “张江舟的作品我是一路关注的 , 我们在这个展览中也能清晰地感受到他近年来的变化 。 从今天展览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张江舟内心的那份静谧 , 并没有为个人身份职务等一系列世事所干扰 , 而是越发呈现出一种深藏在灵魂深处的、对大千世界更个人化的表达 , 且除了对世界、对人性细节的触碰之外 , 我们还能感受到一份大爱 。 一位艺术家当然可以完全自由地创作 , 但如果他的作品能与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发生更多的关联 , 将不仅传达出一种更强的艺术能量 , 还像是一份献给世界的沉甸甸的礼物 , 是更有历史留存价值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