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英国海底“盗墓贼”怎么成了中国考古事业的噩梦?( 二 )

|一个英国海底“盗墓贼”怎么成了中国考古事业的噩梦?
本文图片

哈彻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水下文物的打捞 , 根本不顾及文物的历史价值和任何的考古准则 , 采取了野蛮的方法 , 对船体和船上物品进行了暴力性破坏 。 最终 , 多达百万件清代康熙年间的瓷器出水 , 船队上的人都露出垂涎的目光 , 但哈彻却命令:砸碎它!他清楚地知道 , 世界文物收藏市场上 , 永远是物以稀为贵 。
哈彻费尽心思 , 收获颇丰——23.9万件青花瓷器 , 125块金锭、总重达45公斤 , 还有两门刻有东印度公司缩写VOC的青铜铸炮……打捞出水的文物让哈彻眼花缭乱 , 单单从沉船上挑选的23.9万件精品 , 就足够他体面而傲慢地走进欧洲任何一家拍卖行 。 哈彻将它们悄悄拉到公海隐匿一年后 , 1986年 , 他拿出“无人认领的沉船允许拍卖”的国际公约 , 在阿姆斯特丹将这批文物以“南京货”的名义交由拍卖行拍卖 , 拍得3700万荷兰盾 , 也就是2000万美元的天价 , 使他成为名噪一时的“最富有捞宝家” 。
|一个英国海底“盗墓贼”怎么成了中国考古事业的噩梦?
本文图片

02“歌德马尔森”号
迈克·哈彻生于1940年 , 黄头发 , 赤红脸 。 长得五大三粗的迈克·哈彻 , 从不掩饰对财富的狂热 。 “我在孤儿院中长大 , 如饥似渴地阅读寻宝发财的书 , 希望有一天能像书中的主 人公那样找到大笔宝藏 , 让自己和孤儿院里的好伙伴过上好日子 。 回头想来 , 这些书成为我后来寻宝的心理指南 , 它们影响了我的一生 。 ”
迈克·哈彻不仅捞宝 , 还惯于毁宝提价 , 更有甚者 , 从来都“说不清楚”打捞的地点 。 巨大的财富诱惑 , 是所有海上寻宝人的第一原动力 。 迈克·哈彻开出高价 , 引诱同他一样做着“捞宝梦”的人替自己卖命:考古专业的高材生、技术纯熟的潜水员、海难事故的研究者、东方海域的知情人;此外 , 他还携带着小型武器 , 以“防备海盗的偷袭” , 而事实是 , 和其他寻宝人比起来 , 哈彻有时更像海盗 。
|一个英国海底“盗墓贼”怎么成了中国考古事业的噩梦?
本文图片

1970年 , 30岁的哈彻跑到了澳大利亚 , 成立了一家海洋商业打捞公司 , 打捞二战期间被击沉的商船和军舰 , 回收商船上运载的锡、橡胶和废旧金属 。 一个偶然的机会 , 哈彻遇上了生 命中的第一艘古船——载有2.2万件中国明代瓷器的南海沉船 。 他试探着把瓷器卖给收藏家 , 结果却大吃一惊:数百万美元 ,比前三年的收入加起来还多!
自此 , 哈彻决定改变业务方向——寻找南海古沉船 。 他再度“好学”起来 , 出入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大学 , 聘请专业学者搜集旧航海图和海运情报 。 渐渐地 , 哈彻成名了 , 他打捞出二战军舰和古代沉船共计80多艘 , 摇身一变 , 成了“最出色的海洋探险家”、“当代最成功的寻宝人” , 但迈克·哈彻打捞的最著名的沉船 , 当属“泰兴号” 。
|一个英国海底“盗墓贼”怎么成了中国考古事业的噩梦?
本文图片

03泰兴号
这艘名叫“泰兴号”的清代沉船 , 满载着传说中的宝物 , 奇迹般地沉没 , 消失于苍茫 , 在无数寻宝人的梦想中 , 它是东方的“泰坦尼克号” 。
|一个英国海底“盗墓贼”怎么成了中国考古事业的噩梦?
本文图片

1999年 , 哈彻重金聘请的考古人员 , 竟然在荷兰人詹姆斯·哈斯伯格所写的《东印度航行指南》上 , 发现了这个惊人的秘密宝藏 。 “1822年1月14日 , ‘泰兴号’从中国厦门港出 发 , 驶往爪哇 。 这是一艘长50米、宽10米、重1000多吨的巨型 帆船 , 船上载有2000多名乘客和船员 , 压舱的是100多万件福建德化的瓷器 , 包括茶具、水杯、化妆盒等 。 船驶到中沙群岛时 , 不慎触礁 , 完全沉没 。 2000名乘客中 , 只有198人被路过的‘印第安娜号’救起 , 其余全部葬身海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