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如何看待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

《三国演义》开篇就说“天下大势 , 分久必合 , 合久必分” 。 三国这段分合之中的历史大戏 , 演出的就是一个“义”字 , 由此 , 中国人了悟了“义”的内涵 。
【仁义|如何看待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仁义|如何看待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
文章图片

正体字的“义”内涵非常丰富 何为义 , 其实正体字的“义”本身就能体现其内涵 , 《说文》:“义 , 己之威仪也 。 ”义是会意字 , 从我 , 从羊 。 “我”也是会意字 , 从“戈” , “戈”是兵器 , 象征金戈凛凛的武功威仪 , 因为要承担风险和责任;象形字“羊”表祭牲 , 象征礼乐雍雍的祭祀珍品 , 富含自我牺牲精神 。 “义”之一字 , 兼备武力之刚猛与为他之无私 。 羊在上 , 我在下 , 可知执干戈者 , 须符合天道礼法 , 方能代表真义、大义 。
三国的人物俊杰众多 , 本文只说刘、关、张三人 。 从“桃园三结义”开始立下誓约 , 即兄弟同心 , 以天下为己任 , 从无立足之地到建立蜀之帝国 。 这三人身份不同 , 职责有别 , 却志同道合 , 各自取长补短 , 形成紧密一体互助合作的君臣关系 。 过程中 , 在展现共同的大义的同时 , 也演绎了各自不同的具体的义的内涵 。 闯出一片道义为先、以德服人的仁者天地 。
刘备的仁义 刘备是个非常仁义的人 。 刘备虽然是汉景帝的后代 , 三百多年下来 , 早已成为平民身份 。 刘备能崛起 , 主要是因为他天生待人热情诚恳 , 不论对方是什么身份的人 , 都会给予礼遇和尊重 。 这是刘备的本质 , 并不是刻意为之 。 这种发自内心诚恳待人的魅力 , 曾让奉命前来刺杀刘备的刺客折服 , 坦然向刘备自首 , 表达他对刘备的敬佩之意 。 换句话说 , 跟着刘备的人都是因为性情相契 , 被真心当作朋友对待 , 才会一直死心塌地地跟着刘备 。
刘备对待百姓也是像对待家人一样 。 新野之战后 , 曹操大军即日攻打刘备所处的樊城 , 刘备生死悬于一线 。 诸葛亮建议放弃樊城 , 到襄阳暂避 。 这个时候刘备说:“百姓相随许久 , 安忍弃之?”
而百姓也是齐声大呼:“我们就是死了 , 也愿意跟着刘使君!”哭着急忙启程 , 扶老携幼 , 拖儿带女 , 滚滚渡河 , 两岸哭声不绝 。 刘备在船上望见 , 大哭着说:“为我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 , 我何生哉!”便要跳江而死 , 被左右死死救止 。
船到南岸 , 回头看百姓 , 还有没渡过河来的人 , 向着南面哭泣着 , 刘备急令关羽催船把所有人都渡过来了 , 刘备方才上马 。
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 , 大难临头各自飞 。 ”虽然是片面的说法 , 但确实夫妻之间也可能因危险而离开 , 生死存亡之际 , 刘备却还这样地想着百姓 , 拖家带口行军是兵家大忌 , 刘备都不顾了 , 可见百姓在其心中分量 , 其仁义的程度可见一般!
刘备之义还在于对结义兄弟的坚信 。 刘、关、张被曹操大军打散后 , 战乱中刘备只身一人逃到青州 , 被袁绍所保护 。 关羽护着刘备夫人深陷曹营 。 后来曹操与袁绍争战 , 刘备在袁绍军中首次看到在曹营的关羽 , 心中第一念是:“谢天谢地 , 原来吾弟果然在曹操处!”丝毫不怀疑关羽会变节 , 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 一般人谁能无疑心?
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也体现了刘备的义 。 刘备两顾茅庐反复见不着诸葛亮 , 备受各种心理、环境打击 , 却没有丝毫怨言 , 一直苦等到次年春天后 , 选择吉日 , 斋戒三日 , 熏沐更衣三顾茅庐 , 敬贤之真诚可与周文王请姜子牙相媲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