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来|再读北山说“北窗”

巨来|再读北山说“北窗”
文章图片

【巨来|再读北山说“北窗”】《北山楼金石遗迹》(三卷) , 沈建中编著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5月版 , 424.00元 。
□ 何频
施蛰存先生的名山事业之一 , 金石碑版集藏与研究 , 很长时间处于默默自守状态:“一自上元灯冷落 , 断碑残帖闭门居 。 ”(1974年 , 沈祖棻《岁暮怀人并序·施蛰存》)
文人多有爱古物的天性 。 可要从内心深处 , 真把金石碑版一门作为精神支柱和专业来做 , 步欧赵后尘 , 为清朝的黄易、黄丕烈和钱大昕续谱 , 施蛰存固然是被迫的 , 却是无比坚毅的 。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落力 , 直到1971年弄出《金石百咏》初稿 , 含英咀华五年后 , 到1976年 , 经开封友人助力 , 使《金石百咏》油印本问世 , 一岁之内 , 两次共印制一百本 , 陆续分赠寄呈诸位后 , 他的另一面被人刮目相看 。
值得玩味的是 , 施蛰存的金石碑帖收藏 , 几乎靠“捡漏”的方式聚集 , 金石文玩亦单取摹刻纸本 。 通过周退密、李白凤、启功等介绍出让 , 北山楼卖书买碑拓为其一 。 在朵云轩与旧书店低价购买为其一 。 另外 , 就是郑州崔耕和洛阳赵光潜等 , 这些基层文物工作者和崇拜者的搜罗赠与 。 上穷碧落下黄泉 , 多年坚持不懈 , 施蛰存像一只巨大无比的八爪鱼一样 , 使出浑身解数 , 按图索骥加上缜密考证 , 陆续充实收藏 。 饶是这样 , 最终成就了他的“北窗”隆誉 , 应当说和他的高级朋友圈分不开 。 海上耆宿周大烈与北山熟稔 , 他就《金石百咏》致信作者曰:“《金石百咏》不作骨董家语 。 昔人论列藏书家有五等 , 今足下可谓读书者之藏碑 。 惜平生于翠墨无缘 , 未能相为印证耳 。 ”唐兰、启功、陆维钊、沈从文、谢国桢和程千帆等人 , 无不光彩四射 , 具有强大的毋庸置疑的“话语权” 。
沈从文和施蛰存 , 惺惺惜惺惺 。 头年在香港出版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 1982年1月10日 , 他在北京致信施蛰存:“经常从《书谱》中得读兄谈唐碑文章 , 篇章不大 , 却极有内容 , 增长知识不少 。 但愿不久能集印成书……”之前 , 早在1979年5月 , 沈从文在信中对郑州崔耕说:“蛰存兄博学多通 , 系四十年老友 , 解放后 , 转治金石 , 亦深有会通 , 成就特出 。 ”
聪明似水晶之陈巨来 , 和施蛰存交谊甚久 。 1974年施蛰存作《闻安持归 , 未遑趋问 , 先之已诗》并跋:“安持 , 篆刻家陈巨来也 , 下放安徽五年归 。 君好为集句诗 , 故劝其集王安石诗 。 ”至1979年春天 , 香港《书谱》杂志连载《唐碑百选》 , 陈巨来法眼如炬 , 私下对陈左高说:“蛰存此举集碑拓之大成 , 出考订之业绩 , 其意义当胜出褚德彝、秦更年之上 。 ”
杭州陆维钊和沙孟海 , 两人都比施蛰存年长 , 施蛰存与陆维钊联系多 。 1977年底 , 陆维钊在信中评论:“昨承惠赐新著《金石百咏》 , 发封快诵 , 始惊兄近年蒐聚之富 , 涉猎之博 , 于此道为空谷足音矣 。 诗既雅韵 , 注亦多识 , 叶鞠裳《语石》以后 , 允推玄著 。 ”
施蛰存自身有魅力有影响 , 同时不吃老本 , 不抱残守缺 , 而有着特别广泛的社会联系 。 1982年 , 施蛰存回复负责《读书》的范用说:“1983年打算送上三篇 , 以酬您的敦促之情……但是 , 我实在没时间写文章 , 每天要复六七封信 , 每个下午要会三四位来客 。 既无资格请‘秘书’ , 又不能拿架子挡驾 , 一切文字工作 , 都靠晚饭后二三小时内做了 , 你看 , 我还有什么兴趣写文章?”这是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