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情|做判断很关键,但人类判断有一项根本性缺陷|一周新书风向标( 二 )


不过 , 打开《蚂蚁社会》读下去是让人惊喜的 。 作者韦贝尔(Neils Werber)并不是昆虫学家 , 而是一位专于现代文学研究的学者 , 他在书中也不是描述蚂蚁究竟如何生活、建设道路、开战或防御——这是昆虫学和社会生物学的专长 。 在字里行间可看到他在昆虫学、社会学、文学、政治学等多学科之间的引证、跳跃 , 他最为主要的问题其实是从这些学科中去看“蚂蚁社会”作为人类一个隐喻的演变 。 譬如说:早期古典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等人已经以“蚂蚁社会”或“蚂蚁国家”为参考 , 设计城邦;在欧洲近代史上 , 不同学说对国家建制形态展开竞争 , 共和制的支持者将蚂蚁视为践行共和制的典范 , 与把蜜蜂视为君主制象征的学说形成对比;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 蚂蚁还被当作其他不同的、甚至相反的隐喻 , 既是乌托邦社会 , 也是反乌托邦社会 , 既是集权社会 , 也是大众社会 。 像这样的例子还可以继续讲下去 。 而在关于“蚂蚁社会”的众多形象中 , 人们有一个重要的认知改变 , 也就是从过去关注蚂蚁的个体智慧转向了社会性结构 , 这也是社会生物学成为蚂蚁研究重镇的原因 。 蚂蚁的成功在于惊人的社会分工 , 除了蚁后 , 剩下的“大众”各有其职业 , 有的喂养幼蚁 , 有的修建道路 , 有的加入专业的军队 , 在这个过程中还产生了交易市场 。 蚂蚁在这个地球上最早建立起超大规模社会 , 而当人们意识到这一点后也就放弃了思考个体蚂蚁的智慧 , 转向思考“蚂蚁社会” 。 韦贝尔在《蚂蚁社会》中有意或无意地向读者阐释了一种隐喻的种种范式转变 , 更进一步而言是人类对自身需要何种文明的多样演变 。
不得不说 , “蚂蚁社会”是人类社会不可能比拟得上的 。 在人类历史上也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文明能让一个社会实现“蚂蚁社会”的组织效率 。 “蚂蚁社会”是人类的一个隐喻 , 却也只可能是隐喻 。 韦贝尔高估了人类社会接近“蚂蚁社会”的可能性 。 当然他的重点不在此 , 而是关于“接近”的历史 。 如果我们好奇人类究竟在怎样理解蚂蚁并把它们作为隐喻 , 他的《蚂蚁社会》确实也值得一读 。
文学
色情|做判断很关键,但人类判断有一项根本性缺陷|一周新书风向标
文章图片

《我从哪里来》
作者:[德]萨沙·斯坦尼西奇
译者:韩瑞祥
版本: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6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张进
是什么构成了今天的你?家庭、职业、兴趣爱好 , 还是国籍、种族和独特的性格?如果细究 , 这一问题的答案几乎将是无限延长的 。 作为战争难民 , 波斯尼亚裔德国作家萨沙·斯坦尼西奇在《我从哪里来》中就试图为自己找到答案 , 探索其社会性自我的众多影响因素 。 萨沙十四岁流亡德国 , 命运由此断裂 , 在德国生活期间 , 他切身体会到因国际和种族之差异带来的歧视和屈辱 , 难民身份成了他的“第二出身” , 决定了他必须学习德语 , 尽力留在德国 , 加入德国国籍以生存下去 , 他也因此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德语作家 。 但比“第二出身”更重要的 , 是他的家庭、他的故乡和他的母语 。 在小说中占据叙事中心的祖母 , 就像这一切的象征 , 保存着萨沙·斯坦尼西奇更本质的“出身” 。 对过往的回忆也因此成为与反抗种族歧视这条线索反向而行的另一条路线 。 跟随回忆 , 作者召唤起家庭的碎片式往事 , 跟随祖母到祖父出生并死去的小村庄 , 回想起南斯拉夫未解体之前的体育盛事 。 这些记忆尽管如今已因时间的冲洗而模糊至摇摇欲坠、真假难辨 , 却也在作者不断的拼贴中渐渐成形 , 这既是他的出身 , 是他构建自我的结果 , 也是他的乡愁 , 以及献给已经去世的祖母的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