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跨越万水千山,一个哨所和83封云端书信( 三 )


“尊敬你 , 更想成为你 。 ”读到这里 , 上等兵张雨晨被感动了 。 这个家在上海的20岁大学生士兵 , 特别想告诉“小学弟”廖梓贝:坚守高原很苦 , 但有了这段人生经历 , 一辈子不会后悔 。
从张雨晨上海家中的卧室窗口望出去 , 外滩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 , 繁华与喧嚣是他曾经的生活 。
从上海到喀喇昆仑 , 恍如隔世 。 每次站在哨楼执勤 , 望着窗外的群山 , 张雨晨觉得置身另一个“平行世界” 。
高原的生活是单调的 。 与城市的节奏有所不同 , 张雨晨刚到哨所常感到时间过得很慢 。 看惯了都市夜晚的霓虹 , 他又觉得哨所夜晚的星空格外梦幻 。
一切悠然闲适 , 在他第一次攀登皑皑雪峰时发生了改变 。
那次 , 张雨晨随队给驻守山顶哨位的战友运送物资给养 。 山顶的那个哨位 , 从山下就能看到 , 但他们的队伍在天蒙蒙亮时就出发了 。
沿着山路走了1个多小时 , 山路越来越陡峭 , 脚下全是乱石 , 张雨晨第一次感到一种“绝望的疲惫”、一种“力不从心” 。 3个小时后 , 哨位就在不远的前方了 。 带队的班长用北斗导航仪定位 , 告诉他:“这里海拔是5468米 。 ”
“5468米 。 ”这个海拔高度 , 比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了整整5000米 。
听到这个数字 , 张雨晨感到说不出的自豪 。 班长告诉他:“这就是坚守的意义 。 ”越往上走 , 体能消耗越大 , 张雨晨却觉得身上特别有力量 。
“不抛弃 , 不放弃!”曾经 , 因为喜欢军旅影视人物许三多 , 张雨晨选择了军营 。 如今成为一名攀登雪山的边防军人 , 他觉得自己一定可以成为“许三多” 。
攀上山顶哨位时 , 张雨晨用力地拥抱了在哨点坚守的战友 。 他说 , 那个拥抱 , 他想送给驻守山顶的战友 , 更要送给自己 。
张雨晨记得 , 廖梓贝曾在信中问道:“解放军叔叔们有没有最难忘的事?是什么经历让你们那么坚强?”
张雨晨说 , 他最开心的时刻 , 就是完成任务后大家一起在山顶休息 , 一起吹着风 , 一起啃压缩干粮 。 也是一次次在任务中超越自我的拼搏 , 让他收获了战友情谊、收获了坚毅品格……
他说 , 这些话他一定会写到回信里 。 这是他和少年的“约定” 。
万水千山|跨越万水千山,一个哨所和83封云端书信
文章图片

军人与祖国 。
真正值得被追捧的“明星”在山上
廖梓贝没想到 , 能收到解放军叔叔的回信 。
听说哨所来人了 , 廖梓贝和同学们一下课就来到操场 , 盯着叶添科身上的军装上下打量 , 又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听解放军叔叔说话 。
教室里 , 聆听着叶添科给大家读信 , 廖梓贝觉得“幸福无比” 。
时间回拨到年初开学伊始 。 铁英中学教室里 , 电视上播放着“开学第一课”——那天 , 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的报道 , 深深打动了学子们 。
一张张稚嫩的脸庞紧盯屏幕 。 看到官兵在雪山下展开五星红旗宣誓 , 同学们自发地鼓起了掌;看到边防官兵脱皮的脸庞、干裂的嘴唇和凹陷的指甲 , 好几个女生都流泪了……
教务处老师黄磊明发现 , 正是这堂课 , 让学生们开始认识边防军人 , 想了解他们的故事 。
黄磊明趁热打铁 , 结合学习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展“见字如面 , 致最可爱的人”活动 , 组织学生给喀喇昆仑的军人写信 。
学生们表现出来的热情 , 让黄磊明和许多老师感动 。 14岁的游诗婷 , 信写得极为认真 。 她在信纸上画好线条 , 用专用笔描边 , 马克笔上色 , 再一笔一画誊抄终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