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三星堆考古札记?丨溯源·探访鱼凫村遗址( 三 )


考古|三星堆考古札记?丨溯源·探访鱼凫村遗址
文章插图

苍翠茂盛的景观停车场(摄影:李明斌)
据了解,和雷雨的研究一样,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将鱼凫村遗址第三期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单独命名为“鱼凫村文化”。
正是由于鱼凫村遗址在探索长江上游早期文明的构成以及研究三星堆文明起源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意义,2021年4—5月,成都的考古者对鱼凫村遗址城内外再次钻探,6月开始,在鱼凫村遗址西北、原报恩寺地点城垣以外区域,实施重点勘探和试掘,是为鱼凫村遗址自1999年度发掘以来首次、总计(1964年4月调查、1996年春复查、1996年秋冬季试掘和1999年度发掘)第五次的田野工作,且工作区域跳出城垣范围,主动在城外寻找早期考古学遗存,无疑这是一次新的探索和尝试,是对前四次工作的学术延续和创新。
如火烤般的7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田野工作照常开展,简易的遮阳网罩着探沟,除了可稍许缓解刺眼的太阳光外,遮阳网罩下四周的热浪还是让人无处藏身。与三星堆祭祀区的考古条件和装备可谓天壤之别,而这才是目前中国大多数考古工地的真实写照。
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青年考古者何锟宇和唐淼的热情邀请之下,我们先来到路边一处名为罗家院子的二层楼农家小院,参观布置于一层的以鱼凫村遗址历年考古成果为基础而作的小型展览。囿于现场条件,展览以图版为主,配以少量科普小场景和多媒体展示,倒也符合实际情况且解读到位,此举既是对以往工作的小结,也是非常不错的文化传播形式。似乎还可能理解为,当下的考古学越来越注重对公众的传播了,也是最近一些年,公众考古得以不断兴起的专业支撑。
走过竖有红漆书写“鱼凫村遗址”标志立石(约3.5米高)的景观停车场,来到和罗家院子一条马路之隔的本次勘探试掘地点。场地位于鱼凫村遗址西北城外一大片暂未有农作物的空地,数条探沟间隔十余米,有工人正在工作着,曾经十分熟悉的田野场景。数量不多的夹砂陶片出自汉代地层下的早期褐色土层里,褐色土层下是几乎平铺于探沟目前所见底部的卵石堆积层,该层下仍有夹砂陶片出土。说明卵石层或是当时人工铺就,而非自然冲击形成。在既往的两次发掘中,卵石层主要发现于和城墙有关的堆积中,或为墙体基础层,或为墙体里位于不同坡状堆筑层次之间,用以工程加固。也许对本次发掘选点的收获有所帮助。
由于现场陶片较少,我们东向“进城”,穿过遗址区南部,沿途草木苍翠茂盛,一派郁郁葱葱盛夏图景。来到清洗、晾晒陶片的一幢二层院落楼上平台,从众多的陶片中发现有曲沿罐、绳纹花边罐口沿和水波状划纹陶片等,可判明这次试掘点属鱼凫村遗址早期堆积无疑,对二十多年前仅调查未发现早期陶片、城墙外无早期堆积认识的修正,这种情况,曾在宝墩遗址也出现过。再次证明了,在经年精耕细作下的成都平原开展考古工作,多数情况下,非动土恐无法做出精准判断的。
至本篇小文写得,天气预报中的成都依然是热力不减,向斗酷暑的成都考古者致敬。
【 考古|三星堆考古札记?丨溯源·探访鱼凫村遗址】【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