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燕君|今日批评家|邵燕君:直言精神·专业品格

编者按
创作与批评 , 如鸟之双翼 , 车之双轴 。 文学创作的发展离不开文学批评的繁荣 , 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文学批评家的付出 。 1998年 , 《南方文坛》推出“今日批评家”栏目 , 至今已推介百余名批评家 。 不同个性的批评家以其敏锐犀利、才情思力、灵动丰盈言说着“我的批评观” , 上百篇文章累积形成了一种敏感鲜活、富有生气才情的批评文风 。
【邵燕君|今日批评家|邵燕君:直言精神·专业品格】现在中国作家网将这些文章重新集中推出 , 与大家分享 , 敬请关注 。
今日批评家
邵燕君|今日批评家|邵燕君:直言精神·专业品格
本文图片

邵燕君(拍摄时间:2006年)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 北大十佳导师(2019) , 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副所长 , 北京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 著有《倾斜的文学场——中国当代文学生产机制的市场化转型》《网络时代的文学引渡》《网络文学的新语法》等专著 。 主编《网络文学经典解读》《破壁书——网络文化关键词》《网络文学二十年·典文集/好文集》、《中国年度网络文学(男频/女频卷)2015/2016/2017/2018-2019》《创始者说:网络文学网站创始人访谈录》 。 曾4次获得《南方文坛》年度优秀论文奖;第二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专著《网络时代的文学引渡》获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度优秀著作奖;主编《破壁书——网络文化关键词》获第17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20) 。
我的批评观
直言精神·专业品格
邵燕君
当前文学批评出现严重的信用危机已经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 ,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专业批评”和“媒体批评”界限的混淆 。
“专业批评”的批评主体是在高校、研究机构任职的职业学者 ,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院派” 。 在批评原则上 , 这类批评强调学术性和公正性 , 研究机构自身的运作机制也为其相对的独立性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依托 。 “媒体批评”则指以大众传媒(包括杂志、报纸等传统的印刷媒体和电视、互联网等电子媒体)为载体 , 以普通受众为对象的批评 , 批评者可以是职业书评人、编辑、采访人员、专栏作家、高水准的读者 , 等等 , 媒介与受众的限制也规定了这类批评内在的商业属性——这也构成了区分“专业批评”和“媒体批评”的根本性界限 。 今天的批评风气之所以败坏 , 就在于一些批评家以“专业批评家”的身份进行“媒体批评” , 说得更直白一些 , 就是以全体批评家的专业资格换取某些人个人的利益 , 消耗的是公共资源 , 伤害的是文坛整体的生态和发展潜力 。
正是在这样的大势环境下 , 一批年轻的“直言批评家”脱颖而出 。 他们以直言不讳的方式不断向文坛发出诤声 , 并且矛头直指一些文坛“大腕儿” , 在一片“表扬与自我表扬”声中 , 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和侧目 。 但是 , “直言批评”很快与“酷评”“骂派批评”混淆起来 , 在一些人眼里 , 甚至直接将“直言批评”等同于“骂派批评” 。
所谓“直言” , 是指一种批评的态度和品格 , 好处说好 , 坏处说坏 , 不以言举人 , 也不因人废言 。 这样一种基本的批评品格之所以作为一种“新型批评”的命名 , 其实只能说明我们当下的文学批评太缺乏基本品格 。 而“直言批评”被简单地等同于“骂派批评” , 除了利益被触犯者的居心叵测和少数“直年言批评者”确属动机不纯外 , 也说明 , 今天的“直言批评”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其专业品格 。
当前活跃的一批“直言批评者” , 专业素养确实良莠不齐 。 有的批评者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术训练 , 或即使是“科班出身”也在审美趣味、理论基础以及论文写作技能等方面比正统的“学院派”稍逊一筹 。 但问题是 , 为什么在文学批评几乎处于“全面崩盘”的危机时刻 , 出来“铁肩担道义”的不是“学院派”的权威 , 而大都是“野路子”里的好汉?这正是“学院派”需要严肃反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