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西游记》当中唐僧不惜偷渡也要去取经,都是被唐高祖李渊逼的( 二 )


在唐王朝统一中原过程中,这一态度就已经显露,武德四年李渊下令,由于解放区的僧人无从分辨善恶,索性一刀切,每个州郡留一座寺庙三十个僧人,其他一律还俗。之后不足一个月,又在诏书中说这些去除父母须发、君臣章服的僧人对社会进步没有贡献,隐晦的示意手下人加强对佛门的限制。
唐高祖李渊|《西游记》当中唐僧不惜偷渡也要去取经,都是被唐高祖李渊逼的
文章插图

【初唐佛道大辩论,都从对方根子下手,以彻底毁灭对方为目的】
李渊的这种态度,挑起了佛道两门又一次大辩论。佛门一方为首的是时任宰相的萧瑀、僧人法琳、明槩(gài),道门一方为首的是时任太史令的傅奕和道士李仲卿、刘进喜等人。这场大辩论持续了数年,双方各自从对方教义方面进行攻击,目的是从根子上毁掉对方,其中多有夸大其词不实之处。后世佛门典籍中把傅奕说成一个与恩人妻子私通的小人,无论真假,佛门小心眼这一条跑不了了。
佛道两门互相攻击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自汉代以来,有史记载的佛道两门借王朝统治者平台开展的大辩论就有多次,所以熟悉历史的李渊这位唐王朝统治者并没有认为这次有多严重,更多的是从政治方面考虑,而非哪个宗教教义更为完善。
唐高祖李渊|《西游记》当中唐僧不惜偷渡也要去取经,都是被唐高祖李渊逼的
文章插图

这种争论一直持续到了武德末期,唐高祖武德八年,李渊下诏给三教排座次,儒、道是中原本土教门,释教外来且后兴起的应该按客人对待,于是老子在先、孔子第二,释迦牟尼最后。
整个初唐抑制佛教的举动在武德九年夏天达到了高潮,李渊索性来了一个各打五十大板,《旧唐书》中有李渊此次诏书的全文,并未从佛道争论入手,而是说佛道两门人员复杂,部分不良僧道借宗教违反法律、欺骗百姓、聚敛钱财、逃避国家劳役和赋税。当然,其中说佛门说的很重,“猥贱之侣,规自尊高;浮惰之人,苟避徭役”,到了道门时只是轻描淡写说参与世务,板子轻重截然不同。
诏书明确规定,诚心修行的佛道人员集中在大寺观中,其余一律还俗回家,“京城留寺三所,观二所(《全唐文》中说三所)。其余天下诸州,各留一所。余悉罢之。”其他一概取消。
唐高祖李渊|《西游记》当中唐僧不惜偷渡也要去取经,都是被唐高祖李渊逼的
文章插图

从诏书内容上看,并不比三武一宗灭佛来的温柔,只是因为李渊退位,诏书没有执行,否则三武一宗灭佛要加上“一祖灭佛”。
貌似公允一刀切,但当时佛门人员数量、寺庙数量远远超过道门,这种公允对佛门的影响远远要严重于道门,实际上还是对道门的偏袒,佛门沦为二流宗教将是必然。
从管理的角度上来看,李渊时期道士归崇玄署管理,是皇帝直属机构之一,后来唐玄宗时期崇玄署被划到了宗正寺,更是把道士按李唐皇室亲族的管理方式管理。而僧人们的待遇就差了一个层次,一直是礼部下设管理祭祀天地的祠部郎中负责管理,明显内外有别。
唐高祖李渊|《西游记》当中唐僧不惜偷渡也要去取经,都是被唐高祖李渊逼的
文章插图

【假说,玄武门之变逻辑推理】
李渊的诏书是武德九年五月辛巳下的(疑为四月辛巳,农历四月二十三),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六月庚申(六月初四),中间只隔了一个月零几天。之后李世民即位,李渊这道诏书就被废止,《旧唐书》用“事竟不行”四个字描述。这四个字的位置也很微妙,在李渊诏书的最后,下面才说玄武门之变;《新唐书》说的清楚多了,之前说李渊下诏“废浮屠老子法”,之后说李世民继位后“复浮屠老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