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全力以赴地活

|品读|全力以赴地活
本文图片

作者:艾晓雨
来源:《品读》2021年第8期
人生如逆旅 , 我亦是行人 。 苏东坡先生这一句 , 足可概括我的前半生了 。 南北东西中 , 搬家 , 再搬家 , 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 , 搬了多少次家 , 自己也记不清了 。
每到一处 , 或住公房 , 或自己租屋自居 , 进门里外收拾一番 , 一床一桌一书案 , 再添置些过日子的锅碗瓢盆油盐酱醋 , 就是一个家 。 无论走到哪里 , 住进什么样的房子 , 门一关就把自己当成那里的主人 。
结婚后住的第一站 , 是部队的一所仓库 , 院子很大 , 但人很少 , 只有几个守仓库的兵 。 我们住了仓库旁边两间陈旧的老瓦房 , 水泥地板 , 没有厨房;厕所在房前不远处的院墙边 , 露天 , 窄小得仅够一个人转身 。
那间房应该接纳过很多像我们这样来队的家属了 , 里面一间就做了厨房 , 墙壁都已熏得黑黄 。 每次做饭 , 前后两扇窗全打开 , 油烟还是跑不出去 , 搞得满屋子都是油烟味儿 。
那样的住处 , 我却住得满心欢喜 。 那时先生在几里外的师部上班 , 每天骑自行车来回 。 我没有工作 , 一天除了买菜做饭 , 接送孩子去幼儿园 , 有大把空余的时间 。 却从没觉得无聊 , 每天都过得挺忙活:学外语 , 练打字 , 写些永远没处发表的日记 。
|品读|全力以赴地活
本文图片

那时还没“触网” , 但家里已经有一台配置很高的台式电脑 , 是先生花了几个月的工资专门给我买的 。
当时它对我来说唯一的功能就是练习打字 。 先是打地鼠 , 一只只举着字母的小老鼠从地下洞里冒出来 , 我要眼疾手快把它消灭掉——当然 , 你敲对了相应的字母才能打“死”它 。 后来又玩“摘苹果” , 一个个红的绿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 你要在苹果落地之前准确地击中它们 。
那是两款练习打字的游戏 , 我在那一段时间玩得不亦乐乎 。 到今天 , 脑海中还会回荡着小地鼠被打中时那“吱”的一声 , 对于一个初习电脑的人来说 , 简直是天籁之音 。 后来走上写作路 , 最痴迷的时候一天敲下近一万字 , 那些打字游戏功不可没 。
待先生由师部调往团部 , 我们也随之搬了家 。 这次的房子好很多 , 在家属区大院 , 3间平房 , 铺了地砖 , 有独立厨房和卫生间 。 更让人欢喜的是房前有一片小小的菜地 , 南方气温高 , 雨水足 , 那一小片菜地一年四季都不闲着 , 家里的餐桌上 , 有了吃不完的新鲜蔬菜 。
大院里住了近百户人家 , 天南海北的 。 军嫂们多没有工作 , 丈夫上班孩子上学了 , 就拿着手上的活计 , 三五一伙聚在一起 , 边聊边做 。 后来混熟了 , 我跟她们一样拿起了毛衣针 。
初拿起细长的毛衣针 , 还真是别扭 。 织出的毛线 , 常常是松的松紧的紧 , 稍不小心就脱了针漏出个洞来 。 好在那些嫂子们 , 不但有耐心手把手地教 , 还特别有恒心:非得把你教会不可 。
|品读|全力以赴地活
本文图片

【|品读|全力以赴地活】我也是个勤快学生 , 学过的花样反复练习 , 拆了织 , 织了拆 , 不出多少天就算是个熟练手了 。 女儿的小罩褂 , 先生的毛背心 , 我和妹妹的高领毛衣 , 父母亲的毛开衫……从秋到冬 , 几个月时间 , 我竟然一口气织了大大小小6件 , 搞得那些嫂子们都叹服 。
那段时间 , 织毛线就是我全部的热情所在 。 每天二两毛线 , 我给自己规定死了 , 当天的任务必须完成 。 早上忙完“煮妇”那一摊子事 , 就坐下来 , 头不抬 , 手翻飞 , 常常要到夜里11点 , 才把一天的任务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