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舍人|一战为宋朝续命118年,毛泽东眼里的千古一人和那场战争有多牛?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九月,金主完颜亮任命李通为大都督,在淮水之上搭建浮桥。随后,他撕毁了''绍兴和议”,御驾亲征,意欲一举拿下南朝。


中书舍人|一战为宋朝续命118年,毛泽东眼里的千古一人和那场战争有多牛?
文章插图

这个完颜亮虽然看似粗豪,却是个文艺青年,醉心于汉文化,尤其对宋词情有独钟。
他之所以要伐宋,除了好大喜功之外,也跟他读到了柳永的一首词有关。
这首词,就是“望海潮.东南形胜”。
江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江南的繁华,让从小长在苦寒之地的完颜亮悠然神往。他觉得,这样的地方,必须拿下来,收归大金所有。
为此,文艺中年完颜亮写了一首大气磅礴的诗,表达自己吞并南宋的万丈雄心。
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此次伐宋,完颜亮做了充足的准备,所率金兵号称百万之众,”毡帐相望,钲鼓之声不绝”。
战争一开始,两淮前线宋军一触即溃,致使金人狂飙突进,如入无人之境。
十月,完颜亮自涡口(即今安徽怀远县东北、涡河入淮之口)渡过淮河,淮东、淮西之宋军未有敢缨其锋者,纷纷后撤,一时“中外震恐”。
宋高宗赵构惊慌失措,意欲重操旧业、再度出海做逃跑皇帝去。
不过,右相陈康伯却不答应,他竭力劝说赵构留下来抗金。为了表示自己破釜沉舟的决心,陈康伯还将自己的眷属接入临安,与首都共存亡。
在他的鼓舞之下,南宋朝廷终于凝聚起抗战的意志,准备与金人展开决战。
俗话说国难思良将。此时离岳飞蒙难已逾二十载,建炎年间崛起的名将早已凋零殆尽。高宗环视四周,发现几无可用之人。无奈之下,只好启用“素不习军旅”的同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出督江、淮军事,担任前敌总指挥。
这个时候,陈康伯再次发言了。他向宋高宗推荐了一个人,作为“参谋军事”,负责协助叶义问。
这个人,就是虞允文。正是他的出现,挽救了南宋和赵构本人的命运。
虞允文(公元1110年12月14日-公元1174年7月18日),字彬父,隆州仁寿,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人。
史载虞允文姿貌雄伟、慷慨磊落,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个高大威猛、性情豪爽的帅哥。


中书舍人|一战为宋朝续命118年,毛泽东眼里的千古一人和那场战争有多牛?
文章插图

虞允文初入仕途,靠的是父辈的余荫。他的父亲时任隆州知府,为官清正,在当地很有声望。作为根正苗红的官二代,虞允文近水楼台,早早跻身隆州市领导班子,帮助父亲处理政务。
虽然年纪轻轻就做官是沾了他老子的光,但并不表示虞帅哥只是会投胎而已。事实上,他从小就非常聪明,学什么都很快,尤其善诗文,七岁就能提笔写诗作文了。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虞允文进士及第、金榜题名。44岁的虞允文出川入朝,做起了京官。因为写得一手好文章,慢慢升至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中书舍人这个职务,相当于皇帝陛下的秘书,主要负责起草诏书。这个活按说是很清闲的,但虞允文却比较忙,因为他是一个事事关心的人。
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正月,金主完颜亮派人修复北宋故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曾在靖康之变中遭到了严重损毁)。听到这个消息后,虞允文敏锐地意识到,这是金人有意南侵的一个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