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酒的往事,是前尘隔海、故人再来( 三 )


到了宋代 , “煮酒”逐渐变成一个温酒的动作 。 陆游诗“青梅旋摘宜盐白 , 煮酒初尝带腊香” , 描绘了摘梅子、盐腌渍、投进酒里温热、最后酒水散发出腊梅香味的整个过程 。
无独有偶 , 谢逸的《望江南》里 , 写下了“漫摘青梅尝煮酒 , 旋煎白雪试新茶”:摘下青梅用以温酒 , 再煎煮雪水用以泡茶 , 一整套仪式韵味十足 。 这是宋代社会审美高度发达的产物 , 也是经济水平腾飞的果实 。 唐五代的皇室贵族独享 , 越来越走近寻常巷陌、走进文人雅士的生活 。
梅酒的诞生与流行 , 代表了衣食富足之后人们高远的精神追求 , 更缩影了盛世之下社会经济的蓬勃景象 。
No.4 肆
几乎与《韩熙载夜宴图》的诞生同时 , 日本平安时代中期 , 在村上天皇的作品《清凉集》里 , 出现了一种名为“うめぼし”的食品 。 这是一种用完全成熟的梅子 , 加盐腌渍脱水后 , 再以紫苏调味的蜜饯 。 天皇认为 , 可以用它和昆布配伍治疗疾病 。
今天 , 汉语习惯把“うめぼし”翻译成“酸梅”或者“梅干” 。
|梅酒的往事,是前尘隔海、故人再来
本文图片

这是日本的文字史料中 , 第一次出现梅子的身影 。 联系到7世纪到9世纪长达200多年中 , 日本十余次向中国派出遣唐使 , 全面学习中国的社会制度、科技成果和文化习俗 , 可以得出推论:中国贵族士大夫食用的梅子 , 在此期间被遣唐使带到日本 , 并以更容易储存、更方便食用的方式进行推广 。
事实上 , 梅子的储存和运输一直是困扰东方人的难题 。 即便晾晒脱水 , 梅子依然有被虫蛀和发霉的风险 。 所以在中国 , 唐宋以前梅子的食用一直被局限在精英圈子里 , 与赤贫阶级无缘 。
|梅酒的往事,是前尘隔海、故人再来
本文图片

|梅酒的往事,是前尘隔海、故人再来
本文图片

日本人以盐腌梅 , 固然与岛国的海盐资源丰富有关;但更是遣唐使们学习了唐朝贵族阶级的生活方式 , 却无法在贫瘠国家的庶民阶层照搬推广有关:盐虽然能有效延长梅子的保质期 , 但却会对梅子的酸甜优美的口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
在中国 , 被称为“话梅”的同类食品 , 一直到明代才出现 。 这是社会上说书文化盛行 , 草根阶级聆听观看话本演义过程中 , 最廉价的消遣 。
但到了14世纪后半叶 , 另一种技术通过中国与东南亚的海上贸易传入日本 , 却彻底改变了梅子的地位 。
酒的蒸馏技术 。
|梅酒的往事,是前尘隔海、故人再来
本文图片

1534年 , 明朝的册封使陈侃在出使琉球时所写的笔记《陈侃使录》 , 就提到了一种名为“南蛮酒”的酒精蒸馏饮品 。 当地人称它“泡盛” , 意思是可以用来浸泡盛放食品 , 提高防腐能力 。
|梅酒的往事,是前尘隔海、故人再来
本文图片

与之同时 , 技术更高级的“烧酎”也在九州岛流行开来 。 它们共同构建了今天日本清酒之外的 , 蒸馏酒的谱系 , 也成就了梅酒新的时代:
蒸馏酒以其较高的酒精度 , 能有效帮助梅子防腐;晾晒后的梅子在浸泡于蒸馏酒的过程中 , 果酸、果糖和棕化物等醇溶性、水溶性有机质又能逐步析出 , 降低酒精度 , 并使酒液的口感变得圆润顺滑 。
被遣唐使们记载在书本里的 , 中国人青梅煮酒的风雅 , 终于在日本实现了庶民阶层范围内的推广 。 这是历史发展的巧合 , 更是技术进步的恩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