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刘先银经典点说:陈琦南老子无为篇10一3,11无用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021年6月2日:陈琦南老子道德经思想研究无为篇10一3 , 11无用章 , 有之以为利 , 无之以为用
【老子|刘先银经典点说:陈琦南老子无为篇10一3,11无用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01 ,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 , 当其无 , 有车之用 。 燃埴而为器 , 当其无 , 有器之用 。 凿户牖 , 以为室 。 当其无 , 有室之用 。 故 , 有之以为利 , 无之以为用 。
02 , 校勘:帛书本:燃埴而为器 。 其它从河上本 。
03 , 中心思想:老子通过天地 , 刍狗 , 至车轮、容器 , 房屋等具体之物 , 来探索道的有无相生之道理 。 从具体到抽象 , 从感性到理性 。 论证了道生一之有无之道的辨证关系 。 冯友兰曰:老子所说的"道" , 是"有"与"无"的统一 。 体道章言:无名 , 有名两者同出而异名 。 修身章言:有无相生 。 都是辨证哲学关系 。 是辨证对立的统一 。 没有房子的有 , 也就没有住人放物的无 。 老子这个辩证关系 , 是前无古人 , 来者研究发现老子哲学的伟大 。
老子的论点是:有之以为利 , 无之以为用 。
04 , 章解:三十根车条与车轮、轴心连接 , 其车条的空间使车辆快速行驶 。 燃烧成的陶器 , 中间空虚才能存物 。 房屋设置门窗 , 屋内空气流通 , 才能住人 , 储物 。 所以 , 有形的物体给人带来便利 , 通过物体中无形的空间才能发挥作用 。
05 , 启示录:老子以车轮、陶器、房屋的有 , 必须通过无形的空间才能发挥作用的道理 , 来论证了有无相生的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及相互依存的关系 。 当代宇宙飞船之物 , 中间空虚才能載人存物;飞船必须在无形的天空才能发射升空直至到月球、火星登陆 。 同时 , 老子论证了实心车轮如何快走?实心房屋只是一个平台 , 如何住人存物?老子掌握了有无相生 , 道德相成之辨证哲理 , 画尨点睛地得出"有之以为利 , 无之以为用"的辨证法则 。
刘先银经典点说:陈琦南老子无为篇10一3 , 11无用章 , 有之以为利 , 无之以为用
刘先银经典点说《道德经》无之以为用是第十一章的精髓 , 不要执着于有也不要执着于无 , 着重于一个用字 。 至于是否保留适当的空间在于用 。 此篇说明实存体和虚体的辩证关系 , 并进一步引入其“利”与“用”的关系来说明 。 老子他这样阐发他的辩证观点:一般人认为 , 器物做功在于它的实体 , 而只注重实有的意义 , 忽略了空虚的意义 。 实际上 , 从利用关系看 , 虚的意义大于实 。 因而他指出:“有之以为利 , 无之以为用 。 ”实存体作为利用物 , 虚体才是真正的用处 。 事物总是相对而论的 。 老子体会到【43】天下之至柔 , 驰骋天下之至坚 。 无有入无间 ,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 不言之教 , 无为之益 , 天下希及之 。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 , 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 , 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 老子的本意 , 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 , 德是基础 , 道是德的升华 。 没有德的基础 , 为人处世、治家、治国 , 很可能都失败 , 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 , 这也缺“德”不可 。 《道德经》德经部分 , 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 , 这是修道的基础 。
老子|刘先银经典点说:陈琦南老子无为篇10一3,11无用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文章图片
刘先银题写书名:《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