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刘先银经典点说:陈琦南国学文化道德经72章,去彼而取此

2021年6月30日:陈琦南国学文化(老子第七篇治国十论之七)道德经72章 , 去彼而取此
01原文:民不畏威 , 则大威将至矣 。 毋狎其所居 , 毋厌其所生 。 夫唯弗厌 , 是以不厌 。 是以 , 圣人自知而不自見 , 自爱而不自贵 , 故去彼而取此 。
02 , 校勘:本章河上基本同于帛书 。
03 , 主旨:老子分三个层次论治国 。 其一 , 民不畏暴政 , 而反抗;其二 , 对百姓宽厚 , 反对恐怖统治 , 橫征暴敛 。 其三 , 道德高尚的人要自知不自見 , 自爱不自贵 。 故圣人要有自知之明 。 以百姓之心为心 。 不要自我炫耀 , 不要自視高贵 。 才会得到百姓的爱戴和拥护 。 本章论点:道德高尚之人 , 自知而不自見 , 自爱不自贵 。 论据:毋狎其所居 , 毋厌其所生 。 夫唯弗厌 , 是以不厌 。 论证:民不畏威 , 则大威将至矣 。
04 , 章解:当人民不畏惧严刑峻法时 , 则大的祸患将会产生 。 不要逼使人民无处安居 , 不要压榨到使人民无法生存 。 只有不压榨人民 , 才不会遭到人民的厌弃 。 因此 , 道德高尚的人 , 有自知之明 , 不自我炫耀 。 自爰、自重而不妄自尊大 。 故要舍弃“自見”“自贵” , 而要选取“自知”“自爱” 。
05 , 启示:这是老子在春秋时代对诸侯治国的忠告 。 要求统治者有自知之明 , 保持清醒头脑 , 自爱才能收敛锋芒 , 谦逊才能百姓爱戴 。 老子反对恐怖统治 , 反对对百姓横征暴敛 。 老子忠告侯王 , 要自知、自爱 。 抛弃自见、自贵 。 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 。 老子忠告侯王: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 。 必须以百姓之心为心 , 以人民利益为重 。 采取谦下 , 宽厚 。 唾弃高压、恐怖政策 。
2021年8月13日:陈琦南国学老子第七篇治国之道十论之六道德经72章自知而不自见 , 自爱而不自贵
01 , 原文:民不畏威 , 则大威将至矣 。 毋闸其所居 , 毋厌其所生 。 夫唯弗厌 , 是以不厌 。 是以 , 圣人自知而不自见 , 自爱而不自贵 , 故去彼而取此 。
02 , 章解:当民众不畏惧侯王的酷刑时 , 则大的祸乱将会到来 。 不要逼使人民无处安居 , 不要压榨到使人民无法生存 。 只有不压榨人民 , 才不会遭到人民的厌弃 。 因此 , 圣人有自知之明 , 而不自我炫耀 , 自爱自重而不妄自尊大 。 所以 , 要舍弃自见 , 自贵 , 选择自知 , 自爱 。
03 , 导读:本章是老子总结夏商周时代夏桀商讨周幽三王亡国之痛 。 告诫君王治国必须为民强国 , 反对酷刑害民 。 使人民生不如死 , 只能揭竿而起 。
老子告诫侯王 , 不要横征暴敛 , 民不聊生 , 官逼民反 。 铤而走险 。 老子忠告君王 , 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 。 侯王必须以百姓之心为心 , 自知 , 自爱 , 谦下 , 宽厚 。 唾弃自见 , 自贵 。 恐怖 , 高压 。
老子的治国之道永久不散 。 例秦兴15年而亡 , 因横征暴敛 。 劳民伤财 , 焚书坑士 , 刑法苛毒等 。 这是民之不畏威 , 则大威将至矣 。 而唐朝《贞观之治》就是执行的是老子之道 。 规定:凡理国者 , 务积于人 , 不在盈其仓库 。 即藏富于民 。 唐太宗李世民曰:为君之道 , 必须先存百姓 ,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 , 如割胫以自啖 , 腹饱而身毙 。 轻徭薄赋 , 务在劝农 。 必望民殷物阜 , 家给人足 。
纵观汉文景之治 , 唐贞观之治就说明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是人法天地之道 , 无离道叛德之为 。 道法自然运行规律 , 得道者昌 , 失道者亡 。
刘先银经典点说:陈琦南国学文化道德经72章 , 去彼而取此
【导读】【39】“贵以贱为本 , 高以下为基”【26】“轻则失臣 , 躁则失君” 。 【71】知不知 , 上 。 【72】着重讲统治者要有自知之明 , 反对采取高压政治 , 反对肆无忌惮地压榨百姓 。 老百姓一旦不畏惧统治者的残暴统治 , 那么可怕的反暴力斗争就要发生了 。 希望统治者不要自居高贵 , 而要自知、自爱 , 抛弃自见和自贵 , 这样 , 就不会遭到人民的反抗 。 “不自贵” , 与【13】“贵身”、【44】“名与身孰亲”的内涵不同 。 “贵身”讲维护人的尊严 , 自重自爱 , 不以荣辱优患和其它身外之物损害了自身的尊贵;“名与身孰亲”则说人的价值比虚名和货利更可宝贵 , 不要为争夺身外的名利而轻生伤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