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何瞻谈中国古代游记文学

游记|何瞻谈中国古代游记文学
文章图片

何瞻像 章静绘
何瞻(James M. Hargett)为纽约州立大学阿尔伯尼分校东亚学系教授 , 主要研究中国古典散文、游记、历史地理和文化史 。 他的著作中译本《玉山丹池:中国传统游记文学》最近出版 , 他认为:“中国游记文学最独特、最令人着迷的一点是 , 虽然许多作者在六朝时期创立的游记体裁传统形式和结构中写作 , 但是他们可以不断地做出改变和调整 , 使之符合个人趣味和个人需求 。 ”在接受《上海书评》采访人员采访时 , 他指出:“在中国的传统时代 , 几乎没有任何其他散文体裁 , 能为作者的个人需求和文学需求提供更高的自主性 。 恰恰是这种自由赋予了中国旅行文学充满活力的品质 。 ”
游记|何瞻谈中国古代游记文学
文章图片

【游记|何瞻谈中国古代游记文学】《玉山丹池:中国传统游记文学》 , [美]何瞻著 , 冯乃希译 ,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21年3月版 , 360页 , 75.00元
您是如何定义中国传统游记文学的 , 您将游记文学的发端定于六朝 , 主要理由是什么?是出于文学的还是社会的原因?
何瞻:我定义中国传统游记的出发点是基于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的《辞海》 。 《辞海》的定义是:“游记:文学体裁之一 , 散文的一种 。 以轻快的笔调 , 生动的描写 , 记述旅途中的见闻 , 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 , 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 ”值得注意的是 , 所有游记作品都包含一个连贯的必不可少的叙述 , 用以描述旅途的物理体验 。 这个旅途用散文写成 , 它穿越空间 , 并指向清晰的目的地 。 不论长短 , 必定指向一个地理上真实存在的目的地 。 游记关注对象是真实的旅行 。 中国传统游记的另一特点 , 也是我们必须意识到的一点 , 就是从根本上说 , 游记作家在创造电影式的语言图像 , 从而让读者通过阅读来“观看”这个地点 。 此概念对理解中国游记文学至关重要 。
我把六朝当作游记的发端时期出于文学与社会两种考虑 。 六朝之前 , 有关旅行的作品 , 比如《穆天子传》 , 大多是神秘的、符号化的 , 或是想象的 。 但汉朝以后 , 主要因为东晋时的政治之乱 , 不少文人从中国北方迁徙到南方去 , 结果他们有机会在江南一带的名山胜水中旅游 。 这对山水文学的产生有十分深刻的影响 。 可惜 , 游记虽然产生于六朝 , 但传下来的散文作品已经寥寥无几 。 目前我们在古籍中所能见到的 , 对后来写游记的作家影响最大的作品应该是慧远的《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 , 袁山松(一名袁松山)的《宜都山川记》以及郦道元的《水经注》 。
您认为 , 到了宋代游览观光才成为旅行文学的核心主题 , 这是指我们现在说的休闲旅游吗?这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有怎样的关系?
何瞻:我认为到了宋代 , 游记文学进入了一个成熟时代 。 从保存至今的文体资料来看 , 宋代旅行书写可以分成三大类 , 就是“游览叙述”“江河日记”以及“使臣叙述” 。 此文献的主要作者是政府官员 。 十到十二世纪的时候 , 当然有些旅行者——如商人、军人、短期劳动者和宗教朝圣者 , 也拥挤在各地的陆路和水路上 , 但这种人写游记不是一件很普遍的事 。 于是拙著的关注点仍是政府官员书写的旅行记录 。 从十一世纪开始 , 观光游览和游记撰写成为了文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宋代士大夫几乎每三年换个地方做新的行政工作 , 于是常有机会去游览名山大川 。 他们所撰著的游记文学作品大多数是“游览叙述” , 而且可以说这种游览活动跟我们现在所说的休闲旅游是有关的 。 可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 , 政府官员在路上时常有机会利用闲暇时间来参加旅游活动 。 这种休闲旅游的关键是要轻松 。 但是宋代社会上大多数的一般人或者老百姓没有这种旅游观光的机会 。 于是我认为 , 可以说 , 到了宋代游览观光才成为旅行文学的核心主题 。 这样说没错 , 但此情况不是完全等于我们现在所说的“休闲旅游” , 因为宋代的时候 , 旅游活动限制于政府官员群体中 , 而今天基本上享受休闲旅游活动的中国人好像没有受到任何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