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感受怎么写( 四 )


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
这里,描写六朝是“热闹”、“风流”的季节,青年男女在茂密的莲湖上采莲嬉戏的场面,更好地突出了人情之美,而这与作者所处现实紧张的状况是不同的 。这样,不但含蓄地表现出作者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也表现出作者现实处境 。
所以,作者在文章最后说道:“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
而引用《西洲曲》中的“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几句,虽说是作者的联想,即由眼前的“荷塘”想到“采莲”的诗句,但通过这样的引用,更加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对江南故乡的思念,想走出现在处境,所以,作者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总之,文中通过引用,不但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 。
4. 如何审美文章 1.纵观全篇 把握主旨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
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 。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 。
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 。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
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选用了宗璞的《报秋》,这是一篇章法严谨而又情文并茂的散文,而且包含着领悟生活的哲理 。它通过玉簪花“探出头来”,香气袭人,提醒人们:秋天来了,而我却是两手空空 。
其主旨是: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光阴,抓住现在,抓住人生的每时每刻,有所作为,不能虚度年华 。第30 题B项:“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的玉簪花精神 。”
此题有一定的迷惑性,有些考生一看到原文中有这一信息,就认为正确 。殊不知,作者在文中讲玉簪花精神只是顺便提及,并不是本文的主旨,把主旨说成主要是赞美玉簪花精神就更无根据了 。
1999年高考语文试卷选用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 。它是一篇演讲稿,富于激情,文章题为《创造宣言》,但不是讲一般的创造,其话题范围是教育问题,是在教育育人这个领域里讲创造 。
文章列举了古今中外大量创造成功的实例,用事实说话,极有说服力 。开头由造神、造人、造石像三种现象引出论点:我们的教育应是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号召师生共同创造,就要破除种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有破才有立,批驳了五种“不能创造”的理由,自然引出“处处、天天、人人都能创造”的结论;最后对创造之神的呼唤,表达出献身创造的强烈愿望 。
在这种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再来解答问题,就有高屋建瓴、洞若观火之感 。第24题E项:“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论述教育者需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
本文的主旨是号召师生共同献身创造,时时处处人人都要创造,教育要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以达到教育的最大成功 。而“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只是“创造”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它是为“创造”服务的,说它是本文的主旨,犯了喧宾夺主的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