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宋朝最耿直的人,为什么是他?

欧阳修|宋朝最耿直的人,为什么是他?
本文图片

要了解宋朝历史 , 一个绕不开的人物就是被称为“千古文坛四大家”之一的欧阳修 。 他的那句“醉翁之意不在酒 , 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我们最熟悉的古文之一 。 在他的文章背后 , 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所处的时代 , 如何造就了这位“文坛大家”?为什么他是宋朝官场的“耿直哥”?
欢迎进入欧阳修和他的时代 。
作者 | 唐博
摘编 | 程迟
把酒祝东风 , 且共从容 。 垂杨紫陌洛城东 。 总是当时携手处 , 游遍芳丛 。
聚散苦匆匆 , 此恨无穷 。 今年花胜去年红 。 可惜明年花更好 , 知与谁同?
这是北宋大文豪欧阳修的词作《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
天圣九年(1031)三月 , 欧阳修赶赴洛阳 , 去做西京留守钱惟演幕府的推官 。 在这里 , 他跟同僚尹洙(河南府户曹参军)、梅尧臣(河南县主簿)诗文唱和、相得甚欢 。
次年春 , 梅尧臣故地重游 , 与欧阳修共同回忆前一年的同游之乐 , 既珍惜友情 , 又对短暂会面后的长时间离别感到遗憾 。 全词蕴含的深情似水 , 文风隽永婉丽 。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欧阳修不但引领“古文运动” , 倡导说理畅达、抒情委婉的文风 , 改造浮靡、险怪的文风 , 确立道德文章的典范 , 而且在政坛上也以另类的方式叱咤一时 。
只不过 , 这位大半辈子甘当“耿直哥”、不信鬼和神的士大夫 , 晚年居然还起了“六一居士”的洒脱雅号 , 更以“醉翁”自居 , 留下了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 , 以及诸多故事趣闻 。
欧阳修|宋朝最耿直的人,为什么是他?
本文图片

《宋仁宗时代的大人物》
唐博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 2021-6
科举“耿直哥”
景德四年(1007) , 五十六岁的绵州(今四川绵阳)军事推官欧阳观 , 等到了一桩喜讯:将届花甲之年当了爹 。
然而 , 还差一年到花甲 , 他便溘然长逝 , 只留下这个名叫欧阳修的小朋友 , 跟着妈妈郑氏离开蜀中 , 投奔随州(今湖北随州)的叔叔欧阳晔 。
欧阳晔跟欧阳观哥俩是同榜进士 , 居官清廉 , 家不宽裕 , 但还是收留了娘俩 。
妈妈郑氏知书达礼 , 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 , 留下了“画荻教子”“画地学书”的典故 。 欧阳修的启蒙教育虽然艰苦 , 但该学的都学了 。
中国古代 , “寒门出贵子”的案例比比皆是 。 欧阳修就是其中之一 。
或许是叔叔和妈妈的循循善诱 , 让他养成了酷爱读书的好习惯 。
自家没藏书 , 就跑几十里路 , 去当地藏书较多的城南李家借 。 为了不用再借 , 他索性借来就抄 , 抄好就还 , 边抄边读边背 。
脑子这东西 , 是越用越灵 , 越开发越好使 。 往往书还没抄完 , 就已经能背下来了 。
书读得多 , 诗词金句信手拈来 。 欧阳修小小年纪 , 文笔老练 。 叔叔欧阳晔觉得 , 郑氏含辛茹苦的培养不会白忙活 , 欧阳修将来不但能光宗耀祖 , 还能闻名天下 。
带着这样的期许 , 欧阳修走上了读书人的必经之路——考科举 。 没想到 , 天圣元年(1023)和天圣四年(1026)两次考试 , 全都落榜了 。
显然 , 欧阳修并没有晏殊的家学和人脉 , 也摸不准考官的套路 , 单靠自学成才 , 想要在科举考试中冲出重围 , 可谓难上加难 。
必须换个打法 。
欧阳修|宋朝最耿直的人,为什么是他?
本文图片

欧阳修画像 。 /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