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宋朝最耿直的人,为什么是他?( 五 )


上司训话 , 大家都不敢吭声 。 唯独欧阳修 , 仗着年轻气盛 , 反应机敏 , 马上“耿直”地反唇相讥:寇准后来之所以倒霉 , 不是因为他耽于享乐 , 而是因为他一把年纪了 , 还不知道赶紧退休 。
谁都听得出来 , 欧阳修这是在讽刺王曙年纪太大 , 多管闲事 。 王曙被噎得一时语塞 , 很没面子 。 于是 , 欧阳修继续纵情山水 , 王曙很生气 , 也管不了他 。
欧阳修在洛阳生活了三年 。 这是他文学生涯打基础的三年 , 也是他人生记忆中最美好的三年 。 多年后 , 回想起洛阳的时光 , 他还不禁赋诗曰:“曾是洛阳花下客 , 野芳虽晚不须嗟 。 ”意思是说 , 曾在洛阳享受过那样绚烂的青春 , 就算是贬官到穷乡僻壤 , 这辈子也值了 。
是金子 , 总会发光的 。 宋仁宗亲政以后 , 积极延揽人才 , 欧阳修也搭上了这班车 。 景祐元年(1034) , 钱惟演和王曙先后去世 , 欧阳修迎来了仕途的黄金期 。 二十八岁的他在学士院选拔考试中表现优异 , 回京做了馆阁校勘 , 参与纂修《崇文总目》 。
不过 , 洛阳纵情山水的生活习惯 , 他已经丢不掉了 。 “座上客常满 , 樽中酒不空”成了他的座右铭 , 无论在首都开封 , 还是在全国各地 。
庆历新政失败后 , 欧阳修被贬官出京 , 到滁州做知州 。 在这里 , 他继续当初在洛阳的状态 , 轻松慵懒 , 为政“宽简” , 让自己、下属和老百姓过得轻松 , 滁州的社会秩序反而井井有条 。 喝酒成了他打发业余时光的最大爱好 。
在滁州 , 他在《醉翁亭记》里自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 饮少辄醉 , 而年又最高 , 故自号曰醉翁也 。 ”这就是“醉翁”的来历 。
欧阳修|宋朝最耿直的人,为什么是他?
本文图片

夏天的荷花 。 /unsplash
在扬州 , 每年夏天 , 他都把客人请到平山堂 , 玩传递荷花的游戏 。 传到谁 , 谁就摘掉一片花瓣 , 待摘到最后一片时 , 轮到谁 , 谁就把杯中酒一饮而尽 。
在颍州 , 他照样悠哉游哉 。 离任时 , 他怕送行的下属和老百姓伤心 ,
就写诗安慰他们:“我亦只如常日醉 , 莫教弦管作离声 。 ”看起来 , 他比自号“乐天”的白居易更乐天 。
晚年的欧阳修 , 自称藏书一万卷 , 琴一张 , 棋一盘 , 酒一壶 , 陶醉其间 , 怡然自乐 。
欧阳修爱喝酒 , 那么酒量怎样呢?庆历六年(1046) , 刚满四十岁的欧阳修 , 在滁州“饮少辄醉” 。 看样子酒量很差 , 喝一点就醉 。 三年后 , 他到扬州做官 , 生了场眼病 , 为此戒了三年酒 。
嘉祐元年(1056) , 他在《朝中措·送刘原甫出守维扬》里 , 竟然自称“文章太守、挥毫万字 , 一饮千钟” 。
年纪大了 , 酒量居然有了爆发式增长 。
第二年 , 在给好友梅圣俞的书信里 , 欧阳修说 , 他到别人家做客 , 空腹喝了十几杯就
醉了 。
由此可见 , “一饮千钟”应该是吹牛皮 , 欧阳修的真实酒量 , 也就是“饮少辄醉”的水平 。 爱喝酒 , 但喝了就醉 。
爱喝酒 , 酒量小 , 并没有妨碍欧阳修出名 。
欧阳修|宋朝最耿直的人,为什么是他?
本文图片

《清平乐》剧照 。
有次 , 他奉旨出使契丹 。
接待官员请一名当地歌伎助兴 , 嘱咐她要好好款待 。 歌伎只是点头答应 , 并没多说话 。 宴席之间 , 歌伎出来表演 , 唱的全是欧阳修的词 。
国界挡得住宋军 , 却挡不住这位宋朝的大才子 。
官场死心眼
对于欧阳修来说 , 首都开封既是福地 , 也是“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