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烟台市完善“四个体系”加强非遗传承保护
近年来,烟台市围绕胶东特色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四个体系”,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投入机制日益健全、活化和展示体系更加完善、开发和利用取得显著成效。
【 传承|烟台市完善“四个体系”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完善标准规范体系
近年来,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烟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评审办法》《烟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评审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对市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申报和评审进行了明确和规范,统筹指导全市非遗普查保护工作健康发展。
完善保护记录体系
加强非遗普查,截至目前共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索5806条,共普查到10个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676项。加强非遗资源记录,采取文字、语音与视频图像相结合的方式,对非遗资源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了非遗项目及传承人档案,编纂出版了《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加强非遗数字化保护,对全市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的数字材料进行分类系统整理,在市级公共文旅服务平台“烟台文旅云”开设“非遗项目”板块,设置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10个板块,全方位、全覆盖展示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项目。加强完善四级保护名录,2011年以来,共组织3个批次市级代表性项目和3个批次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评定工作,将50个项目和131名传承人纳入市级保护名录。现有海阳大秧歌、烟台剪纸等国家级非遗项目14 项,省级项目38项,市级项目129项,县级项目623项。其中烟台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形成了以市、县级名录为基础,省级名录为骨干,国家级名录为重点的梯次结构体系。
完善传承保护体系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烟台市自2006年起,设立市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专项用于非遗项目宣传推广和传习保障,招远市、福山区等区市自2019年起,陆续设立县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为市区非遗保护传承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建立市县两级非遗保护中心,设立了27个传承基地、3个传承教育基地,申报成功了2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3处省级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培育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8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3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2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890名,建立起“中心+基地+传承人”的非遗传承保护体系,有效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2019年“烟台剪纸”群体性创新传承模式,获第四届山东省政府文化创新奖。
完善展演宣传体系
开展非遗主题活动,2020年承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主会场活动,对全市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进行集中展示;“非遗进万家”传习体验活动被列入2021年全市重点民生事项,每年策划举办非遗进乡村(社区)、进学校、进广场、进景区、进企业、进军营“六进”展示宣传、体验传习活动1000余项;2019年以来,以烟台市民文化节为依托,策划举办全市非遗类主题展演130余场次,广泛普及非遗文化和传统技艺,扩大非遗受众群体规模,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传承、保护、发展非遗的良好局面。推进非遗影视化,创作推出一批以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杂技等为题材的非遗演艺精品,向主流权威媒体推送,增强传播力。莱阳豆面灯碗信俗登陆央视元宵节目,电视剧《大秧歌》登陆山东、江苏、天津、上海等卫视播放,受到观众广泛好评。推进非遗上展会,近年来烟台非遗亮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山东省文化产业博览会等30余场重大节会活动,其中海阳大秧歌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海世博会巡游、海阳亚沙会开幕式、2019中国文化馆年会等表演,向全世界展示了来自胶东海滨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引起广泛关注和赞誉。
- 乐·观空间@组图:“乐·观空间”首展开幕 展现“一老一小”特色文化的交融和传承
- 传统|2022年高考作文预测:创新传承方式,彰显文化自信
- 非遗传承人|宁夏非遗传承人:刀耕不辍让皮雕技艺焕发新生
- 陶瓷|艺术家笔尖传承陶瓷文化 世遗泉州跃然“瓷”上
- 文化|艺术家笔尖传承陶瓷文化 世遗泉州跃然“瓷”上
- 剧团$老河口市湖北越调传承中心育人记:新苗长自“板车剧团”
- 传承|非遗题材纪录电影渐成热潮
- 蒋子祥|非遗|非遗茶人蒋子祥:传承历史品牌 打造行业标杆
- 茌平区&【寻年味·赏年俗】聊城茌平:南董村中堂画传承人画虎迎新春
- 上海京剧院$京剧样板戏其实很多都失传了,而唯独《智取威虎山》传承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