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语|古人曹操字孟德,现在“字”、“号”消失!代表着敬语体系的崩溃( 二 )


至于曹操,就从礼仪官的"丞相,操觐见"变为了"丞相觐见"。这样一来,确实更舒服了。因此古代的时候,"名"是卑称,"字"是尊称,自称用"名",他称用"字"。而且,在那个时代,你若是直接唤别人的名字,那基本上就跟骂人差不多。
既然都已经说到这里了,那就顺带再讲解一下"号"吧。只要大家留心观察过,就会发现古人有不少人有"号"。比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李商隐号玉溪生、苏轼号东坡居士、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唐寅号六如居士等等。

敬语|古人曹操字孟德,现在“字”、“号”消失!代表着敬语体系的崩溃
文章插图

【 敬语|古人曹操字孟德,现在“字”、“号”消失!代表着敬语体系的崩溃】
"名"、"字"与号最根本最大的区别就是:"名"、"字"都是由父亲或者长辈们决定的,而"号"则是由自己定下的,可以用来自称,大多都是用来表达某种志趣,或者是抒发某种情感。而且"号"也可以自由更换,要比"名"、"字"方便多了。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号"逐渐消失,而在民国时期还是有人保留着取"字"的习惯,比如:鲁迅先生,字豫才;茅盾先生,字雁冰;老舍先生,字舍予;郭沫若先生,字鼎堂;沈从文先生,字崇文等等,但是"号"已经彻底消失,只剩下"名"和"字"。
可到了现代,基本上就没有"字"的存在了,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名字,可以代表自己。那么为什么"字"、"号"会渐渐的消失于时间的长河中呢?它又代表着什么呢?
从民国时期还有不少人取"字",而到了近现代时期,几乎没有"字"与"号"的出现,就能基本断定是这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一些事情,使得"字"和"号"自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在这一时期,正是中西方文化不断融合的时期。

敬语|古人曹操字孟德,现在“字”、“号”消失!代表着敬语体系的崩溃
文章插图


所以,很有可能"字"与"号"的消失,是中西方文化冲撞后造成的结果——当时"西学东渐"盛行,西方国家的文化不断传输到中国,而一群有志向的文人们,率先完成了自己思想上的转变,创新了自己的文化理念。在他们的影响下,大家开始认为"字"与"号"其实是比较繁琐的存在,便很少再去使用,渐渐的就消失了。
不过今天"字"、"号"虽然被废除了,但是中国人至今还是不习惯直呼别人的姓名,除非点名的时候,甚至连父母都不会轻易叫孩子全名,朋友和爱人之间连名带姓的喊人也并不是很多见,大多时候还是唤的昵称或是爱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