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文|锁链、隐修院与大学:中世纪西欧图书馆一瞥( 三 )


此外,许多作者也将自己的作品赠送给索邦学院的图书馆保存,期盼借助这个机会使更多的人能接触到他的思想。直到今天,许多出版社都保持有向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著名学府以及大英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等重要机构捐赠图书的习惯。
在法国西部的昂热大学保留着一份1431年的图书馆管理手册,其中不仅记载了图书管理员的责任和宣誓样本,同时还表明了图书馆在那个时候可以向什么人开放、管理员每日闭馆前应完成的查看环节。
【 拉丁文|锁链、隐修院与大学:中世纪西欧图书馆一瞥】现存最完整的中世纪晚期图书馆是位于荷兰聚特芬(Zutphen)的圣沃尔布加教堂(St. Walburga's Church)图书馆。这座图书馆始建于1561年,是一座建立于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图书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兼有两个时代的特色。这座教堂本身可以一直追溯到11世纪,而这座图书馆从建立伊始就对公众开放,因为当时此地的天主教教士们认为,让那些有文化的绅士们阅读正确的书籍有助于他们避免誓反教异端的侵扰。

拉丁文|锁链、隐修院与大学:中世纪西欧图书馆一瞥
文章插图

聚特芬的图书馆。这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此处几乎完全保持着初建时期的样貌,所有的家具、图书、铁链以及图书的摆放位置都和16世纪的样貌没有什么区别。
图书的分类
图书馆的图书分类法表明了一个时代对于知识的体系化认识。一方面,图书分类反映了哪些知识已经被人们掌握,并能够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另一方面,对不同学科的先后排序在一定程度上也传达了图书分类法的制定者及其时代对知识之“尊卑”的看法。
在中世纪的图书馆中,圣经作品(bibliotheca)无疑占据着首要地位(可参考国内今天通用的图书分类法之A类)。紧跟其后的,就是历代教父对《圣经》的注疏以及更为晚近的神学权威。在教父当中,排在第一位的往往是希波主教奥古斯丁,即使安波罗斯是他的老师,而且按照字母排序的话也应当在他之前。在圣经文本、神学和教会礼仪类图书之后,则是世俗的文本,比如罗马古典作家的作品。
在法国著名的圣母朝圣地勒庞(Le Puy)存留了一份12世纪末期图书馆藏书目录的分布记录。在图书馆的入口处存放着圣经注疏和教父作品,其后则分别是修辞学、辩证法类图书,北墙的最后一部分则是古代诗人和语法学家的作品。对面则依次摆放着教会礼仪年的作品,其中包括每日的读经、选用祭披的颜色和是否为圣人瞻礼日等信息,紧靠着的是天文学和音乐类作品。这就可以看出,图书分类法的先后顺序实际上是知识的权力与权威性的具体体现。

拉丁文|锁链、隐修院与大学:中世纪西欧图书馆一瞥
文章插图

12世纪雷丁修道院的藏书目录。这个分类中只包含着四类:圣经、教父、历史和礼仪。
在中世纪时期的绝大部分图书都是以拉丁文写成的。拉丁文作为知识阶层的语言,一直到19世纪上半叶仍旧统治着欧洲学术界。圣经文本和注释、教父作品与圣徒传是图书馆藏书的重头戏,其次则是大量的教会法文献汇编和不同修会的规章、会祖讲道等。但与此同时,中世纪大学图书馆书目的变化也体现了东学西渐之势。当时的图书馆常常以藏有希腊文或者阿拉伯文的自然科学文献为荣,对西欧文明影响深远的大翻译运动在13世纪达到高潮,不仅亚里士多德的“全集”被翻译成了拉丁文,随之而来的还有希波克拉底和盖伦的医学著作以及伊斯兰文化圈中的精粹,尤其是阿维森纳和阿威罗伊的作品。